21世纪人类将迎来新一轮的科学革命。迎接科学革命的挑战,把握科学革命可能带来的发展先机,是中华民族实现后来居上的必然战略抉择。因此,发展和繁荣基础研究,加快智力资本积累,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发展基础研究要树立投入超前的理念。发达国家今天在高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功,大多可以从其昨天甚至前天对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中找到依据;而今天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和支持,则为未来占领高技术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基础。基础研究发展的先导模式是由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厚积薄发的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超前储备的客观需求所决定的。世界工业化国家在其经济起飞阶段,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呈现超常规的增长,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的20%以上。2006-2020年,我国经济将从起飞阶段进入稳定发展期,依据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客观上需要基础研究要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的优势,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
  科学基金制是国家配置科学研究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广大科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建立了“鼓励创新、科学民主、平等竞争”的良好机制;坚持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完善了科学基金的咨询和监督机制;为发展我国科学基金事业,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确保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发挥更大效益,我们将在继续支持科学家进行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 完善重大研究计划等资助模式,支持科学家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的结合点上开展创新研究,大力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切实加强评审工作,发现和保护创新思想,大力营造有利于自由探索的环境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学研究氛围。
  发展基础研究要树立人才超前培养的意识。未来国家科技竞争实力,取决于今天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需要树立超前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陈至立国务委员在纪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建设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满足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把握科技发展大势、具备广阔国际视野、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特别是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创新团队。”我们将认真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围绕我国新时期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超前部署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未来需求的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为此,我们将着力推进基础研究与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教育功能,加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力度,保证基础研究队伍的源头供给;继续做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创新群体和团队建设,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特别是华人专家以各种方式为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服务;努力营造让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研究人员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管理国家科技事业之中,就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好科技人才工作,引导和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科学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地与广大科学家一道,不断提高管理和驾驭科学基金的能力,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鼓励合作,促进创新的制度优势,为提高我国科技的源头创新能力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