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部在前3年试点的基础上,以“十五”优先资助领域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发布重点项目指南, 不逐项发布指南和拟资助金额。每一“领域”成立科学指导与评估专家组, 统一协调管理。旨在打破学科界线、推动交叉、瞄准前沿,以核心科学问题为主线,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的项目群,提高我国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国际上形成有优势的研究领域, 造就和凝聚一批具有开拓和发展潜力的创新人才。项目评审采用通讯评议与会议评审的评审机制。项目遴选时, 除考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规定的遴选项目准则外, 还强调对加速“领域”总体进展和认识核心科学问题所起的作用(请阅读地球科学部七个优先资助领域的论证报告)。

  申请者可根据下述领域中的科学问题, 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过去的工作、明确新的突破点以及如何突破的基础上, 自由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相应的研究经费, 在统一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申请。采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申请者的自主性和优势, 更好地形成竞争局面。必要时同时资助不同思路的项目, 允许学术争论, 以利突破。鼓励提交中文申请书同时, 提交英文申请书。

  2005年拟资助总经费约2000万元, 资助项目数和项目资助额度依据申请情况和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建议每个项目申请资助金额在100-150万元之间,资助项数约16项左右。项目执行期为4年,如有特殊情况另行说明。为促进项目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及学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 促进新的科学研究群体的形成及多学科集成, 每年将举行一次“领域”项目负责人会议。申请书的经费预算部分应涵盖参加年度项目负责人会议的经费。

  为实现“领域”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的需要, 项目申请人应承诺遵守数据和资料管理的相关规定。

  为避免重复资助, 项目申请书应明确论述该项申请与国家和部门其他相关研究项目的联系与不同。

  鉴于下述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均属跨学科交叉性质,需要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协同攻关。我们不仅希望地球科学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更希望数理、化学、生命、材料与工程、信息及管理的科学家申请或与相关领域地球科学家联合申请地球科学部公布的重点项目研究领域,并在申请书中注明交叉学科的申请代码。

  下述7个领域之外,属于重要前沿科学问题,确需由重点项目资助的研究,也可提交重点项目申请书。

  1.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全球变化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的国际科学活动。未来研究将注重全球碳循环、水循环、食物系统及环境健康等, 并将重视全球变化研究中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及全球和区域相互作用等战略部署。我国自1986年以来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已有了较大规模的投入, 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贡献。在此基础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十五”期间继续资助“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等有关全球变化的研究, 其中“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领域的战略思想为: 以东亚大陆、海洋和极地若干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为对象, 以碳氮循环、水循环和季风环境演化为核心, 以地球系统的观点,研究海-陆-气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变化影响的机理, 获取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方式、响应途径、作用过程、动力机制及未来变化趋势,发展全球变化科学体系,为我国在水安全、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及国际公约中的国家立场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拟资助1-3项。
    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2)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
     (3) 高原与极地环境变化过程
      填写申请书时,须在“附注说明”栏中填写本领域的名称,属于跨学部交叉的项目须填写准确的申请代码2。
  2. 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
      “十五”期间重点资助针对地质历史时期和现代的地球环境对生命过程的影响、生命过程对环境的反馈以及二者的协同演变关系等基本科学问题,在当代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前沿领域开展的研究。申请项目在研究内容上应突出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之间的有机结合,特别鼓励地球科学与相关学科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交叉和渗透,欢迎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拟资助2-4项。
      本年度拟重点资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 生物辐射和生物绝灭事件的型式、过程和机制及生物多样性起源;
      (2) 中、新生代陆地生命系统、生物演化与环境变化;
      (3) 古人类起源、体质演化及生存模式与更新世环境变化
      (4) 化学物质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环境效应;
      (5) 毒害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和区域风险;
      填写申请书时,须在“附注说明”栏中填写本领域的名称,属于跨学部交叉的项目须填写准确的申请代码2。
  3. 天气、气候系统的物理动力学
      “十五”期间的主要科学目标是:认识由大气-海洋-陆地耦合气候系统运动规律决定的各类天气、气候过程的时空特征、变化规律、相互联系及其物理机制,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中高层大气和下垫面与边界层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发展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海陆气相互作用的气候系统模式,并用于气候变化和生存环境变化的理论研究和预测研究。为实现这一目标,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注意加强对大气探测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装备的研究, 包括新型传感器和平台的研制, 卫星、雷达遥感反演与应用等,同时,鼓励有创新思想的外场观测技术研究。拟资助1-3项。
    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气候系统模式中的化学过程研究;
      2. 空中水资源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
      3. 平流层过程及其与对流层相互作用和气候环境效应研究。
      填写申请书时,须在“附注说明”栏中填写本领域的名称。
  4. 大陆动力学
      在大陆动力学领域中通过多学科手段研究中国大陆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 对比亚洲相邻地区和世界其他大陆, 了解中国大陆壳—幔系统的三维结构图像, 揭示大陆物质增生和消减的主要过程, 建立东亚大陆中新生代演化的动力学概念模型和定量化模型, 为资源勘查、灾害减轻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本领域鼓励:(1) 瞄准研究目标,综合运用精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地球物理探测、重大地质作用事件高精度定量研究、地球化学示踪等新技术手段,在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可靠的科学数据或重要发现;(2) 以新的思路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建立大陆动力学概念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3) 开展有效的国际与地区合作研究,特别鼓励围绕项目的科学目标与相关国家开展对比研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拟资助2-4 项。
    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 新生代以来构造作用及其环境、灾害效应;
      (2) 东亚大陆岩石圈演化与成矿成藏作用;
      (3) 中国东部大陆与边缘海中新生代构造转折过程
      填写申请书时,在“附注说明”栏中填写本领域的名称,并在研究内容中阐明与本领域重点资助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关系及相应的学术贡献。
  5. 区域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将针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重要作用的科学问题,开展综合集成研究,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着眼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寻求典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拟资助1-3项。
    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⑴ 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及量化指标体系;
      ⑵ 区域产业结构、综合竞争能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⑶ 区域灾害风险与可持续发展;
      ⑷ 典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填写申请书时,在“附注说明”栏中填写本领域的名称。
  6. 日地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
      日地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领域研究的总体目标是: 以日地系统不同空间层次的空间天气过程研究为基础,形成空间天气连锁过程的整体性理论框架,取得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新进展;建立日地系统空间天气事件的因果链模式和发展以物理预报为基础的综观预报方法,为空间天气预报与服务实践做贡献; 实现多学科、大跨度交叉, 重点针对数理、信息、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开拓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为应用部门的防护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展空间天气探测新概念和新方法,提出空间天气系列卫星的新概念方案,开拓空间天气研究新局面。拟资助1-2项。
    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 日冕物质抛射 行星际扰动 地磁活动链的基本过程、相互作用及因果链模式;
      (2) 空间等离子体中的磁重联、粒子加速、波-粒子相互作用等基本过程研究;
      (3) 空间天气综合预报模式及研究;
      填写申请书时,在“附注说明”栏中填写本领域的名称。
  7. 地球系统探测与分析新原理与新技术
      地球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现代高新技术发展为重大地球科学问题的突破创造了重要条件;新兴探测与分析技术的进展往往是地球科学创新思维来源的技术保障。因此“十五” 期间针对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地球系统的观测与分析的新原理、新方法与新技术的探索,为地球科学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拟资助1-3项。简单移植、引进性方法技术不在资助之列。
    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1)对地观测新原理与新技术;
      (2)地球空间信息集成、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3)大气、海洋、陆地表层探测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4)地球深部探测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5)精细测量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
      填写申请书时,请在“附注说明”栏中填写本领域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