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学五处的资助范围主要包括水科学与水管理、水利工程与海洋工程、电气科学与工程三大研究领域。

  本科学处的水利学科(包括水科学与水管理、水利工程与海洋工程两大领域)2004年度共受理面上项目申请516项,比2003年增长26.2%。按申请类别统计,自由申请项目404项,青年基金项目101项,地区基金项目11项。自由申请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增长速度较快,较2003年分别增加29.5%和27.8%。按申请领域统计,水科学与水管理领域236项,水利工程与海洋工程280项;其中岩土力学与工程102项,水利和海洋结构工程72项,水文水资源63项,农田水利62项,申请量较大;而水工材料和水力机械分别为18项和27项,申请较少;其他研究领域的申请量居中,近年来在学科内所占比例变化不大。2004年度本学科面上项目的资助率和平均资助强度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分别为18%和24.3万元/项,共资助92个项目(包括8项黄河研究联合基金面上项目、8项小额探索项目),其中水利工程和海洋工程(含岩土力学与工程)45项、水科学与水管理(含有关的农业工程、资源工程、生态环境工程)47项。

  水利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1.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综合研究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农业工程、生态与环境工程中面临的有关水科学与水管理的新问题;2. 人类活动影响、流域统一管理理论和复合系统研究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前沿;河湖与近海海岸水域环境控制与污染治理、特别是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和海湾城市排水污染机理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生态用水和生态水力学及生态环境水管理研究是学科新的增长点;3. 以我国大力实施的海洋开发、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为背景,水利工程和海洋工程中的结构工程与岩土工程、特别是复杂结构与地基系统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新型防灾减灾和健康诊断方法及环境力学问题研究正在深入发展;4. 泥沙运动学和灾害学是泥沙研究的主流,其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泥沙资源环境学研究还处在探索性阶段;农田水利学、水土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取得快速发展,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5. 水工材料方面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冷清;机械水力学和水力机械研究群体有扩大的迹象;水力学和水动力学研究相对平稳。

  本科学处鼓励水利工程和海洋工程中的灾害机理及防灾减灾方法研究;复杂条件下岩土基本力学特性与岩土工程加固机理研究;超高水坝工程安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深水港口、海洋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高效节水理论技术与环境影响研究;水环境污染治理、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生态需水研究及生态环境水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重大水利工程和海洋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信息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鼓励有关专家申报"西部能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中的相关项目(详见该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本科学处的电气科学与工程领域2004年面上项目的申请和资助项目数分别为401项和75项。其中自由申请项目318项,资助55项;青年基金申请项目 76项,资助 17项,地区基金申请项目7项,资助3项。与2003年同比分别为:116%和122%、125%和113%、78%和300%。各类别的资助率分别是2003年的105%、91%、386%。

  2004年申请中的主要问题有:申请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未涉及电工科学问题(以材料、信息、生物等专业居多);申请书内容空洞,创新表述牵强,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过简,经费预算依据不足。请新一年的申请者注意把握项目定位、突出重点和特色、提高申请质量,非本领域的申请书改报对应学科。
4年来,本处在电气科学与工程领域批准面上项目169项,重点项目13项。其中学科交叉重点项目3项,节能环保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已批准的面上项目中,电机及运动控制占12%,电力系统占24%,电器及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占19%,电力电子占13%,脉冲功率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占9%,电磁场与生物医学电工新技术占11%。

  电气科学与工程领域近年项目的特点是:注重新材料在电能源和电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基础科学问题,注重与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的交叉,注重电气工程的信息技术,注重微观规律和非线性问题。研究热点主要有:与西电东送工程相关的超高压输电技术;与全国联网相关的电力系统理论和方法;满足国防等领域需求的脉冲功率技术关键问题;非常规条件下的电介质材料性能及高电压绝缘技术;高温超导电工技术基础;电能变换系统的集成与控制;不同形式和条件的气体放电规律,特别是大气压辉光放电及等离子体技术基础;电力及微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电磁兼容规律;关系到健康的生物医学电磁学;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发电及其综合利用系统;特殊、重要的工程电磁量或深层次的生物信息的传感和处理。

  电气科学与工程领域鼓励申请者的创新探索,鼓励从国家需求中提炼出本学科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电能产生、变换、传输、利用的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或系统及相关问题;可再生(电)能源、节(电)能、储(电)能新技术及其系统;联网电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新性能电工材料应用的基础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和大气压辉光放电技术基础,包括强陡脉冲信号和各类特殊相关信号的测试技术;生物电工学;电磁和生物信息的传感与处理;电磁兼容及其试验技术等。鼓励在宏观上面向更复杂系统、在微观上面向更基本现象、过程中更注意非线性。鼓励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创新,重视实验验证以及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