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命科学部 >> 资助成果

生命科学部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亚热带珍稀植物性状地理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日期 2018-06-26   来源:生命科学部   作者:孟红杰  【 】   【打印】   【关闭


       功能性状可以用来表征物种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种内性状的变异幅度,探究性状的地理梯度格局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推测物种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潜力和策略,预测气候变化下物种的命运,进而为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科组博士生吴浩和孟红杰,在江明喜研究员和魏新增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以第三纪孑遗木本植物领春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中国分布区内的叶片和种子性状。发现地理梯度上,温度是叶片性状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年均温和土壤磷含量是种子性状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种子重量和种子氮含量对种子萌发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且种子内在属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大于母本环境。

    http://www.wbg.cas.cn/xwdt/tpxw/201804/W020180417588150297481.gif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570528和31770572)和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LVEC-2016kfxx)的资助。研究结果分别以“Geographical variation and the role of climate in leaf traits of a relict tree species across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Plant Biology, 2017, 19: 552-561)”和“Geographic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seed traits of a relict treespecies(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8, 422: 59-68)”为题发表。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lb.12564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1127183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