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命科学部 >> 工作动态

生命科学部

    第323期双清论坛“虫媒病毒感染传播及跨界免疫适应机制”在京召开

    日期 2022-12-08   来源:生命科学部   作者:杜和山 于振良  【 】   【打印】   【关闭

      2022年11月16日-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23期双清论坛“虫媒病毒感染传播及跨界免疫适应机制”在北京召开。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和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坛主席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北京大学李毅教授和清华大学程功教授共同担任。论坛开幕式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徐岩英主持,论坛主席康乐院士、名誉主席许智宏院士分别致开幕辞,本次论坛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方荣祥院士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来自病原生物学、植物保护学、昆虫学、微生物学、动物医学、媒介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40余位高校、研究所等虫媒病原学领域的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陈剑平院士做了主题报告。

      康乐院士在致辞中指出“虫媒病毒感染传播及跨界免疫适应机制”的论坛主题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又是科学前沿,涉及到医学、动物及植物虫媒疾病的研究热点和特色,通过各交叉学科领域专家深入研讨,凝练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将为揭示自然界中与病毒传播相关的各物种之间的互作及解析各种现存、新发疾病的致病与传播机制奠定基础。许智宏院士强调了“解密传播机制,促进人和作物虫媒病原的协同防治”的重要性,希望与会专家结合动、植物虫媒病传播过程的共性问题,借鉴动、植物虫媒病各自特色的研究思路,开展比较研究,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和优先发展方向,以提升我国对新发突发虫媒病的防控能力,同时也为世界虫媒病害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形成国际优势与特色。

      虫媒病原是指以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播的病原体,节肢动物在吸血或刺吸取食植物汁液的过程中获得病原体并将其传播给健康宿主。全球人类传染病的17%以上是由虫媒病原感染造成,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自然界中,70%以上的植物病毒需要依赖昆虫传播,引起的作物病害常导致当地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贸易全球化和全球变暖,虫媒病的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寻找虫媒病的可持续防控策略是人和动植物虫媒病领域均需面对的重要科学和现实问题。

      本次论坛围绕“虫媒传染病与全健康”主题,共设置“媒介生物学”“虫媒病毒学”“病毒-虫媒-宿主互作”三个议题,安排了4个主题报告和29个专题报告。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了人、动物和植物虫媒疾病病害的感染、传播、免疫等机制,探讨宿主与虫媒之间的互作关系及虫媒传播病原的自然规律,从“全健康”角度整体审视虫媒传染病的科学问题、共性关键技术和防控策略,研讨了今后5-10年的重点资助方向,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徐岩英,医学科学部副主任谷瑞升,生命科学部、计划与政策局以及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