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命科学部 >> 工作动态

生命科学部

    第66期双清论坛纪要 ——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

    日期 2011-10-18   来源:生命科学部   作者:生命科学部  【 】   【打印】   【关闭

      2011年8月25-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第66期“双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本期论坛主题为“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论坛由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和政策局共同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研究员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气候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20余所科研院校的30多名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宋长青、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马世民、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副校长谭金芳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的开幕式。

      一、主要内容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极端天气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危害和控制策略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本次论坛主要从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的研究基础,深入研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凝练和提出“十二五”我国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研究中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确定可能的突破口,并对“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重点研究领域、方向和政策提出建议。

      本次论坛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题,共分3个专题进行了大会报告和讨论。

      1.气候变化对农业有害生物及作物抗性的影响

      植物病害、虫害、草害和鼠害等农业生物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分布区域、发生规律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导致“作物-害虫-天敌”、“作物-病原-环境”等系统内部原有的关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病抗虫性,影响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及其防控措施的控害效能。但是,国内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作物抗病抗虫性变化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为此,大会围绕全球变化对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的影响、对作物抗病抗虫的作用、以及 “作物-害虫-天敌”耦合关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等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就我国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2.气候变化对生物入侵的影响与对策

      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科技交流更加广泛,增加了生物入侵的风险;全球变化改变了物种的分布范围、格局和生存行为,改变了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资源的流动性,为外来物种入侵和新有害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机会和空间,加快了生物入侵。为此,本次论坛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入侵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气候变化对入侵生物扩散、定居与危害及其适应等主题的专题报告和讨论,为我国今后的入侵生物学研究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3.气候变化对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规律和作物的抗病抗虫性,对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态防治等生物灾害控制策略产生影响。本次论坛围绕目前有害生物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对“气候变化下天敌保护利用、农药残留分析、作物抗性机理和新型纳米农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讨论。

      二、研讨结果

      经过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产生深刻影响,有害生物的防治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加强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领域的研究,在今后研究中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有害生物的影响,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变规律、影响机理机制及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国家和公众关注的科学问题,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通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加强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领域的科学研究,重点探讨农业有害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适应进化的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等关键科学问题,通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规律、发生趋势,入侵生物、控制策略等方面的影响与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策略及方法方面,要注重气候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研究,强化实质性的学科交叉,将计算机科学技术、生物学技术、气候学与植物保护学学科等紧密结合。与会专家还针对“十二五”期间基金委有关农业有害生物控制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