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金发计〔2023〕33号
罗云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合肥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建议》收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更好适应基础研究发展需要,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8年启动了新时期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按照“面向国家需求,引导多元投入,推动资源
共享,促进多方合作”的原则,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有关地方政府
共同出资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旨在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区域、行业、企业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新兴前沿交叉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培养科学与技术人才,逐步建立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时期联合基金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联合资助方应为副省(部)级(含)以上政府或相应级别的事业单位。
近几年,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全国多个地方政府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推进区域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已有北京、浙江、黑龙江、吉林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除此之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大型企业加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民用航空局等8个行业部门设立联合基金。经统计,2022年和2023年联合基金连续两年申请量突破4300项,联合基金申请量的不断增加拓展了基础研究多元投入的规模,但同时也对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项目评审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综合考虑上述情况,目前与省会城市共同设定联合基金的开放条件尚不成熟。
作为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的主渠道之一,自然科学基金委始终重视对安徽省基础研究的发展。安徽省于2018年首批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五年内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安徽省共同出资4亿元,重点围绕信息、能源、环境、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与农业等相关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安徽省发展中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截至目前,安徽省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领域覆盖情况和资助情况均呈现良好局面。
在领域覆盖方面,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共设有生物与农业、环境与生态、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人口与健康等共七个领域。安徽省获得批准资助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覆盖了全部七个领域,领域覆盖率达到100%。其中,合肥市内高校和科研机构院所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覆盖全部七个领域,说明了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对安徽省以及合肥市基础研究全领域、全方位的支持。在项目资助方面,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安徽)共资助项目89项,资助直接费用22772万元。经统计,合肥市内高校和科研机构院所主持或参与全部项目,项目参与度达到100%,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安徽省以及合肥市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推进科技入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上述数据统计,充分说明了安徽省主体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合肥市,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安徽省合作共同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对提升合肥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合肥聚焦重点领域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引领支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自然科学基金委始终坚持统筹布局、协调平衡、规范管理。安徽省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实施以来,资助优秀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的前沿与综合交叉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解决了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2019年吴秀龙教授依托安徽大学获批电子信息领域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直接费用253万元。该项目以解决实际需求和具体问题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于DRAM的存算一体化芯片架构研究,旨在突破芯片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有效促进合肥市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研究您的意见,统筹考虑全国联合基金整体布局,会同安徽省政府进一步发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导向作用,继续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载体,依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优势,吸引和集聚国内高水平科研团队和优秀科技人才。同时,通过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继续推进安徽省以及合肥市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助力安徽省以及合肥市聚焦重点领域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为安徽省以及合肥市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提供科学基金的支撑。
联系单位及电话: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与政策局 010-623298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