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发现位于肝脏汇管区的巨噬细胞新亚群

    日期 2025-06-27   来源:生命科学部   作者:宋婀莉 孙皓修 田伟  【 】   【打印】   【关闭

    图 三维介观成像结合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肝脏汇管区巨噬细胞新亚群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330048、81827901)等资助下,海南大学张智红教授、骆清铭教授和刘征研究员鉴定出一类特异性富集于肝脏汇管区的巨噬细胞新亚群。研究成果以“神经保护性肝脏汇管区巨噬细胞减轻肝脏炎症(Neuroprotective liver portal area macrophages attenuate hepatic inflammation)”为题,2025年6月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5-02190-y。

      肝脏是一个独特的免疫器官,由多种免疫细胞组成,肝脏巨噬细胞在维持肝脏稳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免疫功能与空间位置及环境密切相关。肝脏汇管区由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及淋巴管多个管道组成,其功能障碍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参与肝脏汇管区免疫稳态调控的免疫细胞了解仍十分有限。三维介观成像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有助于了解特定细胞群在器官内的空间定位及其与分子表型的关联,加深对具有特定空间定位的免疫细胞的功能理解。

      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全肝叶成像以及小鼠肝脏中CX3CR1+细胞的单细胞RNA测序分析,发现了一种密集排布在肝脏汇管区的CX3CR1+ CD63+巨噬细胞网络,并揭示其在转录和空间分布上与CX3CR1+ CD207+ 肝被膜巨噬细胞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人员将这类分布在肝脏汇管区且具有独特转录特征的巨噬细胞亚群命名为肝脏汇管区巨噬细胞(liver portal area macrophages, LPAM)。进一步研究发现LPAM的存活依赖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且LPAM能高效捕获源自肝细胞的抗原,并与门静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紧密接触;并且,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中,LPAM缺失导致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加重交感神经变性。

      该研究发现并揭示了LPAM在维持肝脏稳态中的重要作用,LPAM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进展,且可通过维持交感神经结构的完整性参与肝脏免疫稳态调控。《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同期配发的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该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些具有特殊定位的巨噬细胞亚群如何共同维护器官或组织的完整性,进而能够设计出更有效的巨噬细胞靶向治疗方法以恢复组织完整性或治疗器官特异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