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血栓与出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7-11-17   来源:医学科学部   作者:王蕊 杨力明 朱元贵 江虎军  【 】   【打印】   【关闭

    图. 蛋白激酶A调控血小板凋亡的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81130008,81570102)等资助下,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团队研究揭示血小板寿命和血小板被清除的调控机制,并探讨该机制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成果以“Protein Kinase A Determines Platelet Lifespan and Survival by Regulating Apoptosis”(蛋白激酶A通过调控凋亡决定血小板的寿命和生存)为题,于2017年10月30日在线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临床研究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95109。戴克胜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血小板是血栓与出血的主要调控成分,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血小板还在肿瘤转移,感染和免疫,组织修复和发育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半个世纪以前,人们已发现血小板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只有8-9天,体外储存血小板其功能5天之内基本丧失,至今人们对这一生命现象的原因知之甚少。尤其是在一些常见疾病,如感染、肿瘤、糖尿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发生过程中,以及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可致死性出血的血小板减少,原因就是机制不明的血小板寿命缩短而被提前清除。因此,关于血小板寿命调控机制的研究一直是重要的科学和临床问题。

      戴克胜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衰老和储存的血小板,以及来自于感染、糖尿病和ITP病人的血小板,均发生凋亡和蛋白激酶A(PKA)活性减低。使用PKA抑制剂,以及血小板条件性PKA基因敲除小鼠,均发现PKA活性减低可导致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依赖的血小板凋亡,从而导致血小板在体内被清除。进一步研究证明,PKA通过调节BAD蛋白155位丝氨酸磷酸化,调控血小板凋亡的发生。体内实验证明,PKA活性抑制可减少、活性激活则可提升小鼠体内血小板数量。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证明,PKA激活剂可抑制不同病因导致的血小板凋亡和被清除,进而提升体内血小板数量,延长体外血小板储存的时间。因此,本研究揭示PKA是血小板凋亡自我平衡的调控因子,PKA通过调控凋亡的抑制和启动,决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小板的生存或被清除。本研究成果将为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小板储存,以及血小板相关医学问题的解决等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