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柴达木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对祁连山隆升的响应

    日期 2017-07-11   来源:地球科学部   作者:裴军令 熊巨华 姚玉鹏  【 】   【打印】   【关闭

    图.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连续剖面磁极性与标准极性对比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590681,41372220,41661134011,412772215,41474053)等资助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伟涛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xpan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Neogene”为题于2017年6月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为http://rdcu.be/tA7i。

      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向东北方向的扩展是当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青藏高原扩展的两种主要模型分别描述了高原由南向北逐渐扩展,或高原从南至北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准同期发生显著的构造变形,形成了高原的雏形。青藏高原的这些扩展模型均以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为约束。

      王伟涛研究团队及合作者以柴达木盆地发育的连续新生代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磁性地层、生物地层等方法确定柴达木盆地北缘约25.5Ma开始接受沉积,并持续至约4.8Ma(见图)。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锆石U-Pb年龄谱以及古流向分析显示,约12Ma之前柴达木盆地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南部的东昆仑山,而其后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祁连山,表明祁连山约12Ma开始在柴达木北缘逆冲断裂带控制下快速隆升,成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与地貌边界。

      这项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与山脉隆升明显滞后于始新世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揭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东北缘在上千公里范围内准同时快速崛起,可能与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