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通知通告

 

    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2006应急研究项目(第一期)申请说明

    日期 2006-03-31   来源:   作者:管理科学部  【 】   【打印】   【关闭

      一、项目类型和意义说明   为了对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关注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7年特别设立了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应急研究专款,主要资助开展关于国家高层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特别急需解决的重要的综合性问题的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   应急研究项目的设立目的是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但并不是代替政府进行决策。根据学部对于应急项目的一贯指导思想,应急研究应该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经验、完善总体框架、分析实施难点"四个主要方面对政府进行决策支持研究。每项研究的成果都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应当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和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以尽量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在研究方法上要求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案例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应急项目的承担者应当是在相应的领域中已经具有深厚的学术成果积累、能够在短时间(通常是9-12个月)内取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的专家。   应急研究项目实行滚动式立项,全年接受项目建议。专家可在管理科学部网站下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应急项目建议书》,就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提出建议,并对国内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进行分析。应急项目立项建议书请寄至: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王铁男 收,邮编:100085。电话:010-62327151,传真:010-62326896,E-mail:yjyj@mail.nsfc.gov.cn。   二、2006年项目指南(第一期)   根据专家的项目建议书和反复的讨论意见,管理科学部决定2006年第一期设立以下2个应急项目,从即日起开始通过网上向全国公开进行课题招标。最终研究报告的形式应当包括现状特点实证分析、国际经验借鉴比较、理论分析/模型计算、政策实施具体建议等若干部分。   1、中国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与学术评价体系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全面加强包括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个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2006全国科技大会和"两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必然地包含着对各类科学技术中基础性、前瞻性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由于基础研究以认识客观现象、揭示客观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因此,增强基础研究综合实力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标。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基础研究活动更多地是一种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国家财政资金应是其主要的投入来源。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R&D投入在GDP的比重还相对比较低,而基础研究投入在R&D投入中又仅占5%左右(2001年)。因此,如何高效率地使用这些宝贵的资金是科学家和科技投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现代基础研究具有动力"二元性"、自由探索性、学科均衡性、结果多样性和长期性等内在的客观规律,任何宏观上的投入匮乏和微观上的"揠苗助长"都是违背这些规律的。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于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多头圈钱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给予了强烈谴责,并呼吁社会行动起来加以根治。这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固然与少数人的品德修养、社会浮躁风气影响等个人因素有关,但科技投入管理体系和制度的缺陷、学术评价体系的扭曲等体制因素也是其滋生的土壤。因此,我们需要在遵循基础研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国基础研究活动的投入、成本和绩效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以正确引导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行为并对全体纳税人负责,为实现创新国家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本项目共分三个专题,每个专题包含若干示例性的内容。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资源基础,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课题立项申报,或综合不同专题中相关若干内容并围绕本项目主题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学部将在该项目下资助4-8个课题。   (一)基础研究活动的资金投入和全成本分析   我国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状况和渠道分析   我国基础研究微观活动的全成本测算   (二)基础研究的效应和学术评价   基础研究的产出和溢出效应分析   基础研究的学术评价体系优化   (三)基础研究投入与其他科技投入的协调机制   基础研究不同投入渠道间的协调机制研究   基础研究投入与R&D其他阶段投入的协调机制研究   2、促进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威胁。应对这种威胁的一类被动的办法就是单纯地限制消耗和减少排放,但即使人类完全回归自然,仅靠地球的自然循环能力也只能养活三亿人口;另一类积极的办法就是通过强化资源再生活动,来减少人类对于福祉不断地追求所产生的资源环境压力。钱学森同志多次强调,"废旧物资及资源回收利用是国家大事之一","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全世界迄今为止的实践清楚地表明,高效率的资源再生活动是一种极端的劳动密集型活动,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恰恰在适合资源再生的廉价劳动力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因此,将资源再生作为一种产业,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为了保证中国社会经济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国务院在2006年工作要点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在这种"资源生产-产品生产-产品消费-产品废弃-资源再生产"的循环过程中,资源的再生产环节成为循环经济能够真正形成闭环的关键,也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中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产业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产业政策方面,过去一直比较关注在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来减少生产和消费活动对资源的使用或者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6年的工作重点部署中,已经确定要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将在起草《循环经济法》、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等若干方面开展具体工作。因此,为了配合国家的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将"资源再生产"作为一个战略性的产业部门来加以发展,这对于科学地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共分五个专题,每个专题包含若干示例性的内容。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资源基础,选择资源再生产业中的某一类或几类(如旧电子产品、旧五金产品、废纸及纸制品、废塑料制品、二手机电设备等)典型行业,就五个专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也可以选择一个专题对资源再生产业进行全面研究。学部将在该项目下资助3-6个课题。   (一)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产业发展的历史和规模状态   资源再生产活动的主要行业种类分布   产业的地域分布及特点分析   (二) 资源再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循环经济形态中的地位及其经济学分析   对促进社会劳动就业的积极作用   对促进经济发展、转变增长模式的积极作用   对改善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三)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消极作用及原因分析   产业发展的外部困境和制约分析   (四) 国际上资源再生产业的状况分析   政府、社会、工商界的认识和产业发展的状态   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产业发展的微观组织体系和宏观管理/监管模式   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五) 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   请准备申请项目的专家,根据自身的研究特长和条件,在上述研究指南范围内提出正式的项目申请书(可以到基金委网站上下载申请书,并在"资助类别"填写"专项";"亚类说明"填写"主任基金";"附注说明"填写"应急项目")。申请书的电子版应在2006年5月7日前发往:support@mail.nsfc.gov.cn 和yjyj@mail.nsfc.gov.cn;纸质版应在5月7日前邮寄给学部 王铁男(以寄出日期为准)。如果申请书的研究内容与指南范围有所出入,必须做出特别解释。请特别注意,同一单位不得承担同一个应急项目的两个课题,请预先做好协调工作。获准资助的课题平均资助强度约为6万元,研究期限一般为10个月。   联系电话:010-6232 7151,王铁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