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

    日期 2001-08-01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8月1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举办的“面向21世纪科学基金制”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科学院白春礼副院长等部门领导到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基金组织负责人,有关国家驻华使馆大使、参赞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论坛,共同探讨面向21世纪的科学基金的发展战略。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致信大会,对我国科学基金十五年来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所作的贡献、为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和基础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信中说,“发展科学技术需要有力的资金保障,还需要科技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给每一个科研人员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营造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独特敏感和创造精神的环境,发现和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科学基金制已为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要在其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完善,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信中还表示,“中国政府对科技高度重视,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进步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主要推动力并将继续加大对科学基金的投入。”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周炳琨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陈佳洱主任作了题为“构建NSFC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的大会报告,程津培、白春礼等领导也在大会上发言;美国科学基金会主席科维尔在论坛会议上作了“全球化时代的科学与技术”的报告;德国德意志研究联合会主席温奈克作了“基金组织对创新的贡献”的报告。   为期三天的论坛将对各国科学基金组织共同感兴趣的议题开展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如基础研究创新的推动力和阻力;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结合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科研经费在基础研究各领域分配的原则、方法与政策;基础研究的绩效评估;科学基金制与人才培养;政府与企业在促进基础研究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基础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今年恰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5周年。1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运用国家财政资助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成立是发展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经费由计划管理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机制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政府尊重和保护科学家创新精神,推进民主管理科学技术的一个成功实践。   十五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在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发展和促进关键科技项目获得突破,提升基础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发现、培养科技人才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支持基础研究的方向,发挥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已成为我国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基金经费由成立之初的8000万元人民币起步,以平均每年递增26%的速度稳步增加,今年已经达到16个亿,累计支持了52000多个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成为孕育我国科技创新的源头。   在科学基金持续稳定的支持下,我国在一些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些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率先得到基金的资助和孵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在国际产生广泛影响的成果。2000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22篇文章中,17篇论文曾受到过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共奖励15项,在获奖项目中,不同程度地获得过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共有14项。不少科学基金支持的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为推动新兴学科领域研究和国家重要科技计划发挥了先导作用。   十五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培养和稳住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的新途径,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通过竞争机制,持续稳定支持了我国大约6万人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队伍。从1987年起,设立了面向35岁以下研究人员的青年科学基金,迄今累计资助约740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向4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实施6年来资助了710名优秀青年学者,其中约80%为留学回国人员。从1998年起设立的海外和香港、澳门青年合作研究基金,已资助优秀青年学者144名。从2000年开始,又进行了支持创新研究群体的试点。一批处于创新高峰年龄段的中青年学者成为承担科学基金项目、从事基础研究的主力。在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中, 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所占比例已从1986年的12.2%上升到2000年的近66%。近年来当选为院士以及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的一批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都曾连续得到过科学基金的重点资助。   十五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探索,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各主体之间的互动。为响应和支持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围绕制约西部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启动了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吸引和团结东、中、西部的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通过上述措施引导科学家在国家重大需求的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衔接,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孕育高技术产业,实现技术跨越提供知识和人才资源的储备。   十五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分重视推动基础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逐年增加经费,积极拓展渠道,努力为基础研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个科学基金组织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形成了5种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项目类型,累计支持近16000多个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国际合作交流经费从1986年的300万元增至2001年的7000万元,累计资助经费25681万元。支持了一批重大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及双边协议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了一批我国科学家参与的重大国际研究计划。与德意志研究理事会(DFG)联合建立的中德科学中心已正式启动运行。与有关各国的双边高层研讨会日趋活跃,2000年共组织双边研讨会39个。资助在我国大陆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大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推动虚拟合作研究中心的建立。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中国基础研究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十五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把改革和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以改革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基金制,以改革的热情和精神,探索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健全了咨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科学基金管理系统;确立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形成了以“科学民主、平等竞争、鼓励创新”为核心的良好机制;形成了以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三个层次的项目基金以及人才基金和一系列专项基金等相互配合衔接的资助格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新纪元,是综合国力在科技制高点上创新竞争白热化的时代,知识的创造能力与知识的使用能力将构成国家竞争能力的支持平台,基础研究作为知识生产的主要源泉之一,面临着为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的挑战。   本次论坛中,各国科学基金组织领导人就面向新世纪的科学基金制的发展与完善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为我国科学基金制博采众长、向国外同行虚心学习提供了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相信本次论坛将对科学基金制构建新世纪的发展战略、迎接新世纪科学基金的更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