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极光动力学研究”获得显著成果

    日期 2001-09-04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极光动力学研究”日前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该项目由中国极地研究所刘瑞源研究员主持,利用我国南极中山站的地域优势,建立了多手段极区高空物理综合观测系统,积累了可靠的观测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处理、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和极光动力学开展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填补国内极区空间物理观测研究领域的空白。   ⑴在微机上开发了我国第一套功能齐全的极光全天空图像处理系统;   ⑵首次用地面数据证实了最近卫星观测发现的极光“15MLT热点”,发现了正午存在一个新的极光发生率峰;   ⑶首次得出极隙区纬度电离层漂移特性及其与行星际磁场的关系,发现中山站上空电离层在二分季和冬季存在明显的磁中午现象;   ⑷分析出极隙区纬度上地磁Pc3脉动和Pc5脉动变化和传播特点;   ⑸获得中山站宇宙噪声静日曲线和吸收事件的特征;   ⑹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率先发现中山站地磁共轭位置主要游移在以Longyearbyen站为中心的西Svalbard群岛附近;   ⑺在南极取得了灾变式太阳活动事件近地空间效应多手段观测的系统数据,填补了我国峰年联测极区数据的空白,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取得了新认识;   ⑻建立了侧重考虑能量粒子沉降产生的附加电离的影响,能较好地解释南极出现“磁中午异常”现象的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模型。   该项目不仅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还在执行过程中分别与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和挪威Troms大学等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引进和利用国际领先的观测仪器、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促进了综合观测系统的快速建立和课题创新研究工作的进展。特别是以本重点项目为依托,成功地组织了中日、中挪极地科学双边国际学术讨论会。2001年7月31日—8月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挪极地研讨会得到挪威方面的高度重视,教育科技大臣特隆德·吉斯克先生专程到沪参加了研讨会,他在会上强调挪威已将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和极光动力学的研究列入了今后的工作重点,还希望加强挪威Svalbard站与我国南极中山站地球物理现象南北半球对比的共轭观测与合作研究。   该项目共培养了硕士生3名,博士生5名,博士后1名。其中赴挪威硕士生1名,赴澳大利亚博士生1名,赴日本博士后1名。已学成的学子均已回国投身于极地科研第一线,一支能开展极区高空物理研究、以高学历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具有攻坚能力的科研队伍通过项目正在成长起来。   “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极光动力学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极地科学方面资助的第一个重点项目,项目执行期间发表学术论文64篇,其中为SCI收录文章13篇,所出版的“南极中山站电离层数据”光盘得到世界数据中心A的高度评价。   该项目的立项充分体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前瞻性,已取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开拓了我国极区高空物理研究新领域,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个极具潜力的领域,中国科学家们一定能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将极区高空物理研究推上一个新台阶。 (地球科学部 于晟、于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