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长期合作意向签字暨“钢铁联合研究基金”首批资助项目颁证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日期 2001-11-16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经过协商,决定进行长期合作,将双方在2000年共同设立的“钢铁联合研究基金”经费,从原来的1200万元人民币追加到2000万元。双方长期合作意向签字暨“钢铁联合研究基金”首批资助项目颁证仪式于11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进行。   为了紧密结合我国钢铁工业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战略,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有效地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通过创新性科技进步带动冶金与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传统产业的提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于2000年8月共同发起设立了“钢铁联合研究基金”。该基金重点用于资助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冶金新技术及有关工艺、材料、能源、环境、装备、信息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这是我国大型企业首次以基金的形式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于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凝聚一批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冶金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分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现象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经济的贡献。企业要发展壮大,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加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又必须确保“研发—生产—销售”和“研究—设计—工程—产业化”两个主渠道的畅通、顺行,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和资源的合理调整、优化配置。“钢铁联合研究基金”的设立,开创了我国大型企业以基金的形式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先河,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提供了“源”和“桥”,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其他企业设立类似的基金树立了榜样。“钢铁联合研究基金”设立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以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设立了联合研究基金。   2001年是钢铁联合研究基金受理申请的第一年,共受理申请195项(包括冶金学科钢铁冶金类项目)。在受理的195项申请中,内容涉及新工艺、新方法;装备与控制;环保与安全等钢铁行业的各个方面。承担研究项目的科技人员以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为主,其中院士2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占57%。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管理程序,申请资助项目面向全国、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公平竞争,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部门初审、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学科评审组专家会评、联合基金管理委员会认定。已经确定批准项目42项,总经费900万元。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是加速企业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宝钢作为国家确定的首批全国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在生产、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坚持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之路,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技术中心建设,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宝钢注重借助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学、研结合,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并努力通过改进运作机制,提高产学研结合的质量和效果。最近几年,宝钢先后与东北大学、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组建电磁过程研究中心、真空喷射冶金实验室、汽车板使用技术研究室,联合开展高层次、高水平、超前的技术研究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了“科学民主、平等竞争、鼓励创新”的良好机制,健全了咨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科学基金管理系统,在营造有利于激励原始性创新的良好环境,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发现、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自然科学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2002年总经费将达到近20亿元。“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实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总方针的具体措施,集中全国的科研力量为企业服务,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使科技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发挥科技生产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