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 2002-02-06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陈佳洱主任 (2002年2月2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九五”期间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在基地建设和基金实施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基地和先进工作者,研讨“十五”期间基地建设和基金实施工作,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已经进行了一天,在昨天的会议上,王乃彦同志向大家报告了“九五”期间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的情况,提出了“十五”期间基金支持的重点,10位老师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基金实施的成绩和经验,大会简报报告了代表们分组讨论的情况,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和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吴阶平副委员长、教育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有关领导等出席了今天的会议,我们对他们在百忙之中莅临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   针对从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严重困难局面,1995年4月18日由苏步青、朱光亚等十一位科学家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呼吁设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经江泽民主席批示,国务院于1996年批准设立基金。1997年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领导和知名学者、教授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基金的管理与实施。五年来,这项基金资助了教育部批准的理科基地2亿6千5百零9万元,资助了科技部认定的特殊学科点和大科学工程2千7百万元。基金在推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基地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少量基地的教学硬件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图书资料有了基本保障,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生源质量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继续得到加强,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受资助的特殊学科点后继乏人的状况有了缓解,大科学工程的人才培养支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基金还发挥了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各基地所在学校高度重视基金实施工作,不同程度地为基金落实了配套资金,使这项基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实施,促进了科技与教育之间的互动与结合,既支持高等理科教育的发展,也是从人才资源的源头上推动基础科学的发展。   当今世界,知识的创造能力与使用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柱和制高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也对我国的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的形势迫切地要求我们加速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是推进我国21 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中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今天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创新成就,依赖于这些研究所必然孕育的优秀人才”。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依赖于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怎么估价都不过分”。现在许多跨国公司来华抢占中国市场,我们与他们合作中,常常因为缺少知识产权而处于被动。以前人才外流主要表现在优秀人才流失到国外;现在跨国公司实行本地化战略,人才方面的激烈争夺往往就内移到我国本土上来了。所以,对于如何迅速地、尽快地提高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怎么样才能够迅速地培养、凝炼优秀人才,我们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充分开拓国内、外的人才资源,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发现、培养、凝聚和用好人才。   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等院校不仅是我国造就基础科学人才的摇篮,还是基础科学原始创新研究的主要力量,未来十余年理科基地培养的基础科学人才将是我国基础研究队伍的主要来源。面对我国加入WTO之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保证基础研究人才的源头供给。通过“九五”期间基金的实施,基地的各方面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然而,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教材必须不断更新,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任重而道远”。吴阶平等六位副委员长以及五十二位人大代表高瞻远瞩,提出议案推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进一步实施。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及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基金将在“十五”期间继续组织实施。我们要针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管好、用好这项基金,切实做好基金的实施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