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工作报告

    日期 2002-02-06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王乃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我受管委会委托,就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情况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1995年4月,苏步青、朱光亚等11位科学家致函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呼吁进一步加强和保护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建议设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每年经费6000万元,五年共3亿元。江泽民主席做了重要批示,给予很大的关怀和支持,国务院提出了将这项基金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个专项,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组成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并由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组织实施的意见。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高等理科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1990年“理科兰州会议”基本精神指导下设立的。当时的基本情况是:教学经费严重短缺,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实验、实习条件满足不了要求;图书资料难以为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陈旧,教材落后;报考理科专业的优秀考生逐年减少。这些状况引起了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和不安。为了保护和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1990年原国家教委决定从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中,选择部分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并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起示范和辐射作用。截至1997年底,共建设基地83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经费的91%用于支持基地的建设,经费使用的方向主要是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条件的改善,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图书资料的购置,骨干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等。鉴于部分大科学工程和特殊学科点也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该项基金资助经费的9%用于支持6个大科学工程点和6个特殊学科点的人才培养。   截至2001年六月份,“九五”期间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经费共下达2亿9千2百零9万元。由于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努力,特别是基地广大师生的辛勤劳动,这项基金的实施在推动原有基地建设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保护和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任务已初见成效: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基地建立特别是基金实施以来,教学、实验、实习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地重点建设和改造了一批适应学科发展的实验室,恢复和补充了必要的实验课;加快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基地新建了机房和多媒体教室,部分课程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计算机,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实验课教学水平,如西北大学对地质学基地、物理学基地和化学基地的实验体系进行了重组,先后建设了基础地质实验室、地质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专业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比较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每个基地都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区域网络实验室,每个多媒体教室均配备大屏幕投影系统、微机控制系统及高级音响系统,每个计算机区域网络实验室配备30台微机、双CPU服务器、网络接收器、目录检索光盘塔及多媒体制作设备。各基地都相继终止了图书资料订购连年锐减的状况,增加了期刊的订购数量,补齐了过去停订的过刊,购买了少量国外原版著作和教材,如复旦大学数学基地1996年至2001年新增中外文专著8300多本,2001年订阅数学类期刊达到400多种;各基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也有较大进展,基地班学生均可利用互联网查阅国内外期刊及数据资料。   2、教学改革取得进展   基金拨出专款支持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教材的编写出版,基地率先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开展了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力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基地教师以极大的热情纷纷投入到教改研究工作中来,就人才培养的观念、目标、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一批新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新的教材已经产生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北京大学数学基地先后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和教材成果奖40余项,其中,教改项目“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荣获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基地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多数基地提前招生以确保优秀生源进入基地学习,基地采取基地班、大理科班等形式,并通过分流制、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和为基地班学生配备导师、吸引学生早期参与科研活动等机制和方法,稳定和加强了“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乃至学科建设带来了积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了基地所在高校其它学科和其它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3、教与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党和国家对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关怀和重视,极大地激发了基地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热情。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不少基地毕业生乐于留校,基地还吸引了一批学有所成的国外留学人员回国任教,一些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骨干力量,担负起了基础教学的重任,如清华大学生物学基地引进了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才充实基地教师队伍,每个教授都承担了基地的教学任务,其中85%的教授和副教授还承担了两门课的教学任务。报考基地所在专业的优秀考生逐年增加,录取成绩逐年提高,入学后学习热情高涨,有些学生在国内外的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有些学生的科研成果还获了奖,有些学生申请了国家专利,如南京大学化学基地学生唐睿康在基地学习期间发表论文5篇,毕业后进行硕博连续,在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的SCI文章12篇。基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多数基地班获得了教育部、团中央等组织颁发的“全国优秀班集体”、“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团支部”等多种荣誉和奖励。基地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不断提高,基地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4、基金的实施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教育界十分感谢党和国家对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关注和支持,认为基地的建设和基金的设置非常必要、及时,是雪中送炭。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倪光炯先生把它形容为“久旱逢甘霖”;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院士是建议设立基金的科学家之一,在看到基地建设和基金实施的成绩后说:“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很有必要,很有成绩,至为高兴”。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在江主席接见时热情地赞誉了基地建设和基金实施的成绩,江主席也表示了对这项基金继续实施的支持。目前,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也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和青年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配套的措施。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执行五年来受到了教育界、科技界的普遍赞扬和欢迎。   基金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基地的改革与建设,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心与支持,许多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开始注重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理科基地培养的人才基础宽厚、扎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理科专业学生进出口狭窄的情况有了一定的缓解,如四川大学数学基地的毕业生需求量已攀升至全校的前列。   5、大科学工程和特殊学科点的人才培养取得进展   按照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管理办法的规定,本基金资助经费的9%用于支持科技部认定的大科学工程及特殊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五年的连续支持,这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入选的6个大科学工程中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LAMST大天区天文望远镜属于在建项目,由于基金的实施,人才培养和工程建设得以同步,从而保证了工程设施完成时可以发挥效益;其余四项均属已经运行的大科学工程,基金的实施在培养青年骨干,充实工程设施技术支撑系统以及为科研队伍培养新人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项目是本基金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选择的6个点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严重困难的学科,这些学科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大多面临后继乏人的严重局面,如吉林大学考古系,在1993年至1998年的5年里,没有一个学生留校任教,经过本项基金的支持,这种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比如对古生物学的支持,使得在过去几年我国取得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培养了年轻队伍,避免了人才断档。中国是一个文物大国,但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前后共200万元对考古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加上依托单位大量的活动经费匹配,吉林大学考古系建立了考古DNA的学科和实验室,培养了既掌握考古知识又掌握古DNA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并已经在确定墓葬中人的亲缘关系和民族关系方面发挥了作用,提高了我国考古学科自然科学研究的水平。冰川冻土研究方面曾经因为工程任务少、工作环境艰苦等原因出现了缺乏高水平年轻人接班的状态,经过这项基金的支持,年轻有为的科学工作者的成长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准备。   总结“九五”期间基金的实施工作,我们感到:   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设立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   基础研究是推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是新技术、新发明、新产业的先导、源泉和后盾。我国要迎接21世纪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和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就必须持续地加强和提高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而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主要有赖于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理科教育除了担负培养和输送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重要任务之外,还要为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工、农、医等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乃至哲学和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理科人才。国家决定设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将基金制的管理机制运用到教育经费的配置中,既拓宽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渠道,又将高等学校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有利于在我国的基础研究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这一重要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对我国高等理科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国家的日益强盛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2、基金的实施既要体现基金管理的特色,又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   基金的组织实施注意充分体现基金制管理的特点,认真贯彻“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同时也采取了一些适合人才培养特点的作法:五年中初期和中期各评审一次。在1998年8月组织的评审中,尽可能地排除了基地之间因起点不一而造成的影响,评审指标体系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操作,评审工作与基地建设的经验交流和研讨相结合,这次评审共产生了23个优秀基地,除对这些基地给予更强的资助外,还将他们的经验汇编成文集,供大家交流借鉴。中期评估恰好和教育部组织的评估检查时间上发生冲突,为了不给基地造成过重负担,我们放弃了自己组织评审的想法,参加到教育部组织的评审活动,这次评审共产生了35个优秀基地,我们将和教育部共同对这些优秀基地给予奖励。   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正确决策是基金实施工作的根本保证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是这项基金实施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及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领导和活跃在高等教育第一线的知名教育家组成。“九五”期间管委会在基金的实施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后召开了四次会议,研究决定了基金实施中的诸多重大问题,如基金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评审方式、评审原则、评审指标体系、评审专家组组成、受资助学科的布局和数量、各学科资助经费的分配原则以及经费分配方案等等,都经过管委会的审定。可以说,这项基金完全是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共同领导下、在高等理科教育界的学术专家指导下实施的。在此,我代表自然科学基金委向上一界管委会委员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4、基地以及基地所在学校的高度重视是“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工作的基础   各基地所在学校对基金实施工作高度重视,一般都成立了以主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学校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基地负责人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教务处一位副处长负责具体工作,在人员分配、资源配置以及招生政策等诸多方面向基地倾斜。基地更是十分珍惜这笔来之不易的经费,精心筹划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认真落实基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合理配置基地有限的资源。基地老师则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到基地建设之中,在基金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教学、实验与实习条件的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基地还多方筹集经费,不同程度地争取了配套资金投入基地建设,使基金的投入发挥了更大的效益。如西北大学,以“优先发展、整体规划、大胆创新、严格管理、保质高效、示范辐射”的指导思想,将基地作为学校的“特区”加以建设,在各项政策上予以倾斜,为基地投入的配套资金累计已超过1千万元;地质学基地的老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了实验室建设,老教师带头,腾房子,搬标本,在连续3个假期里,动迁房屋80多间次,搬迁和整理标本30多吨,无偿捐献1万多个工作日,创造出了基地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西大地质系现象”。   由于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以及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在“十五”期间得以继续实施,因此针对当前的形势,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管好、用好这笔基金,我们在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修订“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吴阶平、周光召、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等六位副委员长及五十二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继续实施“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根据大会财经委员会和大会秘书处的意见,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进行了多次协商和认真研究,同意继续实施该项基金。经协商,建议按照“九五”期间的管理方式,该基金仍然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项基金,由科技部牵头,会同教育部、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原《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具体工作委托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组织实施。   根据上述意见,科技部牵头,教育部、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参与了管理办法的修订,经过充分协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致意见:   ⑴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其经费不少于基金资助经费总额的90%;适当资助科技部认定的特殊学科点和大科学工程的人才培养。   ⑵“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项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管理。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应该充分体现基金制管理的特点,按照“科学民主、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机制,贯彻“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管理委员会是基金的最高决策机构,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作为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综合、处理基金管理的日常事务。   ⑶“十五”期间基金的评审与教育部对基地的评估相结合,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与教育部联合组织专家组对基金项目的申请、实施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验收,对评估合格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的取消其再次申请资格。   根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办法》,我们和教育部一起,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   2、为“十五”期间基金的实施工作组织了调查研究   基地建设特别是基金实施以来,基础科学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局面得到了缓解,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又给基金的实施提出了新的问题: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机制急需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完善;追踪世界科技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体系和改善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高新技术的持续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高质量基础科学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管好、用好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需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路,为此我们组织了调查研究。目前调查研究工作已经结束,调查组报告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十五”的实施工作提供了参考。   3、制定《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提高基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率,财政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门制定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对基金经费支出的范围、受资助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严重违反基金使用规定的单位,经管委会批准,将采取中止直至撤销资助的办法,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停止对这些单位的拨款。   4、组成新一届“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是基金实施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定专家组组成;审定各学科资助经费的分配原则;审定基金分配使用的总体方案,批准各类项目的资助金额;研究决定基金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鉴于工作变动等因素有必要对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进行调整,经与四部委协商,一致同意由下述人员组成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新一届管理委员会:   主 任:陈佳洱   副主任:曲钦岳 王乃彦 姜伯驹   秘书长:朱大保   委 员:王葆青 张尧学 赵路 李大潜 顾秉林 周其凤 施蕴渝 李吉均 金铮 张启发   根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细则》的精神,“十五”期间基金实施的计划和支持的重点如下,请大家讨论和审议:   1、“十五”期间基金实施的计划   “十五”期间,我们将组织两次不同形式的申请和评审。在2002年布置第一次申请,申请报告中要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基地“九五”期间基金实施工作的全面总结和“十五”期间基地建设和基金实施的计划,由于基金实施工作未在“十五”第一年开始,因此,请各基地将2002年开始的下一个五年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会同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专家组对各基地的申请进行评审,评审工作主要是对基地建设方案和基金实施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评,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得基地建设和基金实施计划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评审的基地可以得到第一、二年度的经费,对评审不合格的基地缓拨经费,这些基地需重新申请,直至通过评审;第二次于2003年布置基金项目的中期检查,由于那时基金实施已经七年了,各基地应该取得不少的的建设成绩,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和教育部联合组织专家组对基地进行现场评估,按照评估结果调整确定基金经费的资助强度。在“十五”基金实施工作结束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会同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对基金实施工作进行考评,各基地要提出基地建设和基金实施工作的总结报告。   大科学工程和特殊学科点在进一步总结“九五”期间人才培养工作的成绩、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切实做好基金的实施工作。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有关部门将对大科学工程和特殊学科点的人才培养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项目结束后进行考评。   2、“十五”期间基金支持的重点   ⑴“十五”期间在继续加强基地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同时,通过新建、重建、改建、改造等手段,重点加强专业课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   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力提倡院士、教授上讲台,加强基地基础教学工作;吸引高水平科研人员和国外留学归国的优秀人才担任基地的教学工作;有计划地培训现有教学人员,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外语水平,鼓励基地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积极参加基础研究工作。争取在“十五”期间,基地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较大的改善。   ⑶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深化基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21世纪基础科学人才的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未来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与培养模式,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技术与教育手段,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针对我国加入WTO以后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加大引进国外先进原版教材的同时,继续加强我国理科教材的改革工作。   “十五”期间,基金将拨出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用于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和“国家理科基地教材”的研究、编著和出版工作。   ⑷为配合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进一步满足西部开发对基础科学人才的需求,“十五”期间基金实施工作将向西部基地适度倾斜,适当加大对西部基地的经费支持,多种途径支持西部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   ⑸“十五”期间,基金的管理费除用于基金的组织实施外,将适当资助基地建设的研讨、经验交流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同志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人才培养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是由四个部委共同管理,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实施的一个面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科学和教育本身就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基础学科研究中更是如此。基地承担了发展我国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战略重任,基地培养的人才将是我国高层次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的重要来源。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已成为联系科学和教育的纽带,基金的实施促进了基础科学的人才培养,在源头上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发展。我们将在支持我国基础研究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关注并支持我国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