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私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推动两地的学术交流“中医药与难治疾病论坛”在香港隆重举行

    日期 2002-11-04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医药与难治疾病论坛”,于2002年10月17-18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隆重举行。   由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李主其先生率领的内地代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叶鑫生教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医科技处洪净处长、全国各地中医药大学的学者、中医药界的专家共37人莅临会议。京港两地的政府部门官员、香港各大学的学者、研究生以及专业界朋友共200多人出席了17日的“论坛”开幕典礼及专题报告会。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郑坤生先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李主其先生、香港医院管理局专业及公共事务总监高永文医生、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主席谢志伟博士及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总裁李乃尧先生主持“论坛”开幕典礼剪采仪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李主其先生和香港医院管理局专业及公共事务总监高永文医生在开幕典礼上致辞。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李主其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范围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这是由它在中华民族以至人类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揭示其内在联系的紧迫性所决定的。中国传统医药学源远流长,集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瑰宝,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中医药的历史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李主任还指出,健康是人类共同关注的事业。当代科学飞速发展,为我们揭示中医药的奥秘提供了可能。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传统精华时,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医药先进之处。医药上的中西合璧,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次“论坛”无疑给大家提供了极好的学习交流之机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愿为世界医学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铺路搭桥,为共创中医药美好的明天,为人类健康事业的突破性发展再铸新的辉煌。   香港医院管理局专业及公共事务总监高永文医生在致辞中指出,在香港,中医药的使用极为普遍。在特区政府的领导下,多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展,包括推广架构的建立、教育、学术交流,以及在公立医院体系中引进中医药,等等。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在1999年成立。去年公布了7000多名表列中医名单,今年9月评定了2500名表列中医可以直接注册。香港中医师执业资格的规管架构至此初步完成。另外,为了配合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的目标,香港医院管理局即将开始在医院管理局体系下的公立医院设立共18间中医诊所,提供门诊服务,以及作为科研教学基地。  医院管理局已经成立了一个跨专科的中医药指导委员会,专责审议引进中医药的问题,包括服务质量、临床科研、实证医疗和中西医结合等等。医院管理局的主要目标,是以实证科研为原则,把经临床验证证实有效的中医疗法与现代医学结合,为病者提供具有实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最终希望在香港建立一种以实证医疗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新的模式。   高医生最后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单位,对整个国家可持续性的发展起了领导性的作用。这次“论坛”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实在是非常难得。各位专家学者在这次论坛上所有的经验交流,肯定对中医药在香港的发展,将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2002年是香港中医药业界的一个里程碑:有关中医药的法例在这一年实施执行,2500个表列中医刚通过取得特区政府的认可注册资格。随后将会有数以千计的中医师陆续取得执业资格。而本港的新一代年轻中医师亦将投身社会,一起为香港的医疗事业贡献他们的力量。   中医药含有极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产。虽然现代西方医药科技已有高度的发展,科学家们仍要回过头来细看传统医药中未被了解的深邃内容。曾有学者归因于4000年来积累形成的中医药体系及其宝贵养生治病的经验,证实中医药是尚未全面地被认识和普及引用的巨大宝库,尤其对一些西方医药中的“难治疾病”更有疗效。我们可列举一些例子:中医以毒攻毒的砒霜入药去医治顽疾――白血病,科学家经过多年的严格科学筛选验证,证实这一传统方剂的多味药料中唯一有效的就是砒霜!现已被开发成国际医治血癌的良好药物。又例如30年前,首次引用针刺麻醉,在人体意识极清楚的情况下,单靠银针的捻动,成功地进行剖腔切割大手术,轰动了全世界。科学家最终以现代神经科学解答了其中的究竟。那么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君、臣、佐、使”关系有没有值得保留之处?现代严格的科学实验中,学者亦证实了有一些方剂中的各项单味药,完全不具有医疗效用,只有合起来的复方才可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次“论坛”中就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   香港可以说在中华文化历史中独当一面。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港学医、接受近代思想的洗礼,成为中华儿女的先锋者。现在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在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结合中西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中,更可以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我们希望藉是次论坛,促进与加强两地学者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中医药在“难治疾病”的治理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国际上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副总裁郭明华先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院士、香港大学解剖学系教授苏国辉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生化系钱忠明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九处处长王昌恩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刘良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屏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助理副校长(研究)兼雅各臣草药研究室主任方宏薰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车振涛教授及香港执业药剂师协会前会长、香港正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庞爱兰小姐等分别在17日及18日“论坛”及“针刺专题报告会”上主持会议。   在两日的会议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叶鑫生教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局中医科技处洪净处长,分别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政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科技工作的要点”作了政策性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主席、澳门大学校董会主席谢志伟博士在17日的“论坛”午餐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他回顾了香港中医药发展的曲折道路,作为一个非医药业界人士肩负重大责任,推动香港中医药走向成熟发展。谢博士更在众望所归的要求下,再次担任第二届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主席一职,他表达了对“论坛”的召开寄予深厚的期望。他在发言中更回顾了香港和澳门发展中医药教学和研究的历程,指出香港和澳门都不能脱离中国内地而独自发展中医药业。他提昌海峡两岸四地中医药界的合作,中医药学者与企业家的合作,进而与国际上热心中医药的国家和学者的合作,只要有这种合作的意愿,并付诸实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就一定能实现。   有11位内地和香港的学者“论坛”上发表了专题演讲,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管理委员会主席梁秉中讲座教授(题目:中西医共治的一些例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陈凯先院士(题目:计算机虚拟筛选――新药发现与中药研究的一个新途径);香港城市大学助理副校长(研究)、雅各臣草药研究室主任方宏薰教授(题目:中药与抗癌西药的拮抗及协同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解剖学系苏国辉教授(题目:中药与神经保护的基础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杜冠华教授(题目: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刘良教授(题目: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贾金铭教授(题目:中药消癃通闭改善排尿困难及减小前列腺体积的机理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刘平教授(题目:肝硬化及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执行董事杨伟国先生(题目:“人类意识表达系统”的新探索――新系统可为大脑、意识、中医经络等研究寻找突破口);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磁共振工程中心研究员、中国针灸专家讲习团孙介光教授(题目:舌针疗法的现代研究初探);复旦大学程介士教授(题目: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香港理工大学复康科学系梁展鹏助理教授(题目:针灸是减低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的重点治疗?)   10月18日上午虽然天降大雨,仍然有80多人出席了“论坛”第二天的“针刺专题报告会”。在两天的“论坛”会议上,学者们各抒己见,听众提问积极,气氛十分热烈。   应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刘良教授的邀请,出席本次“论坛”的内地代表于10月19日上午参观访问了该院,与该院教授进行了交流。代表们对该院成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印象深刻,并一致赞赏该院为香港中医药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业界朋友认为突出“难治疾病”是有区别于近期众多的中医药学术活动,此次“论坛”办得非常成功,为内地与香港中医药发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这次“论坛”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特区政府和专业人士的重视。大会邀请了两地有关中医药方面的知名专家在会上发表卓见。组委会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使两地以至国际间的中医药学者不断交流,取长补短,为推动中国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而精诚合作,携手开拓,共同发展。   最后,“论坛”组委会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使得此次“论坛”得以顺利举办,同时对香港大公报的的鼎力支持深表感谢。“论坛”组委会也再次感谢裘搓基金会、叶嘉池医生和陈宇龄先生,感谢他们对“论坛”的慷慨赞助,感谢他们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