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造就科学帅才的成功尝试

    日期 2002-12-14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定位于培养人才,8年投入资金逾8亿元, 资助的850多位青年科学家绝大部分成为学术骨干 ■文/本报记者江世亮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8年来,一项名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帅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之举。   在中国科技界很少有人不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俗地讲,它是一个通过国际通用的科学基金制方式确定给哪些科学家钱和给多少钱的机构。这些年来,基金委声名远播,一方面与她的公平、公正、公开、择优支持的评审机制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实施的多项支持科技创新的计划有关,其中口碑最佳的当属高强度培养年轻科学人才的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1994年该项基金正式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近8.1亿元资金,支持了850多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受到资助的这些科学家绝大部分已成为我国科技界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记者前不久采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了解到了有关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前后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佳话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在我国高层领导的直接过问下创立的,共和国的两位总理先后对这一基金的设立和增加支持力度给予直接的关心指导,这在中国现代科技史上已成为一段佳话。   据负责这项基金实施的基金委计划局负责人回忆,1990年代初起,中国留学生开始陆续返回祖国,但不少留学人员心存疑虑,担心国内的科研条件、经费不能得到保证。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1992年接见一批留学生代表,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他问在场的陈章良,如果你们留在国内开展科研工作,大概需要多少钱?回答是:有50到60万就能稳住和吸引更多的人回来工作。李鹏总理当场承诺可以给这笔钱,并让基金委拿出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   办法拟订了一年后,于1994年上报国务院,李鹏总理和几位副总理都作了批示,确定将该基金命名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当年起即开始执行。基金以较高的资助强度(3年60万元,1999年起增加为4年80万元),重点支持45岁以下、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已显示出较高创新能力和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当年根据这一标准遴选出40多人,第二年为80多人,以后逐年增加,到1999年时达到每年150人。   1999年,在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5周年座谈会上,朱镕基总理到会听取中青年科学家代表的汇报,朱总理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所起的作用备加赞赏,认为这一计划在培养国家急需的创新型科学人才方面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新路。在听取基金委负责人汇报时,朱总理当场拍板决定对该基金的经费追加1.1亿。他还特地对在身旁的国家财政部长说,不是增加到1.1亿元,而是在70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8亿元。朱总理还对当时的国家基金委主任张存浩院士说,希望你们保证杰出青年的牌子,一定要保证质量。   营造宽松环境 没有硬性指标   作为我国最早的高强度支持年轻科技人才的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培养人才。它与国内以前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是根据所申报的项目来决定是否资助,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则完全是根据申报人已有的工作业绩及人品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并结合申报者提出的科研工作思路等来确定是否给予资助。   这项基金的管理办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基金注重人才培养的特色。对每一位入选者,基金委为他们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对研究工作进展和结题都没有硬性的任务指标,但要请专家对他们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价,这与通常科研项目结题时必定要召开验收或鉴定会的做法有很大不同。   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陶澍教授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作用有非常强的感受。这位从事环境地学研究的学者说,这项基金的最大特点是:它看重的是项目执行人的素质,其次才是项目本身。它的最大好处是弹性大,在一个大的框架内让科研人员有较大的选题灵活性。陶澍认为,对基础研究而言,杰出青年基金这种不具体限定任务的支持方式更容易出成果。陶澍说,像他这样主要依靠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做科研的学者,在北大和其他高校已有不少,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与基金委的管理有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申请和审批上,很少有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一旦他们了解了你的业务能力,你不用去找他们,他们会来找你”。正是在杰出青年基金支持的5年间,陶澍在SCI杂志上发表了近40篇文章,与前些年相比,跨越了一大步。   陶教授所领导的北京大学环境地学化学研究团队的6名骨干成员有3人先后得到过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目前这一小组在碳循环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些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成果。其中方精云教授的有关成果连续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目前该团队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的进一步支持。   正考虑向更年轻者倾斜   说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所产生的效果,许多专家都有这样的评价:如今中国科技界50岁以下的有影响的学科领头人几乎都得到过这一基金的支持。8年来累计资助的850多位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大都已成为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源头创新的中坚力量,取得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有12人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西安交大、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校长、副校长都曾得到过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推动前沿领域整体水平提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1992年至2000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投入的资助总金额达4000至5000万元左右,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人才基金10项以上。通过这些资助,及时启动了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此后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一批从事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优秀人才。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骨干科学家,如陈竺、杨焕明、贺林、余龙、沈岩、于军、金力等,都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佳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少优秀青年科学家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期都得到过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科学基金的支持。现在基金委正在考虑向更年轻的青年科研人员倾斜。“对一个踏进科学领域不久的年轻科研人员来讲,当他有一个好的想法时就能得到及时的支持,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