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认识病毒

    日期 2003-04-2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宝和  【 】   【打印】   【关闭
      2003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指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具有相当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隔离、有效治疗,切断传播途径。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科学防护知识,增强防病意识。多少年来,还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非典"这样,引起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下到普通百姓这样密切关注。   我们知道,一个新的传染病在开始流行期间往往会引起一定的社会恐慌,但如果仅仅如此则于事无补,只有正确认识并且有效防治才能最终战胜疾病。   最近,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分离出病毒,WHO也在日内瓦宣布这种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与流感病毒有一定的亲缘性,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这种病毒。很多病毒可能早已存在于动物体内,一待时机成熟就侵犯人体。人类的某些生活方式会直接导致病毒侵入。在上期中我曾说过,东南亚一带的饮食、居住条件特点,使得在家禽体内不致病的一些病毒传染到人类,引起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艾滋病病毒与非洲猴子和平共处多年,可当地人将猴子变成食物后情况就变了,人类免疫系统至今对这种病毒仍然束手无策。年龄稍大一些的人们一定知道大脑炎,由于最早在日本发现也叫日本乙型脑炎,猪携带乙脑病毒并不发病,蚊子叮咬猪后将病毒再传给人。有证据显示冠状病毒这个新变种可能同样来自动物,一些人家中有各种各样的宠物,餐桌上什么活物都敢吃,结果惹出这么大乱子。那么,病毒在人群中间是如何传播的呢?   这几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可人们的心情一点不轻松。漫天飘舞的杨、柳絮昭示着春的气息,这个景象使我想到了非典病毒的传播。病人打一次喷嚏或者一次剧烈的咳嗽,会产生一百万粒左右的小飞沫,其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或其它病原体,这些飞沫在静止的空气中以每分钟一厘米的速度向地面慢慢降落。如果我们放大这个小环境,就可以看到类似空中的杨、柳絮那样的那一幕。在室外,这些危险的夹带病毒的飞沫可能被吹散或者被阳光杀灭,然而在室内情况却完全不同了。一节火车车厢或者飞机机舱只要有一个病人,别人就可能被感染,写字楼、办公室等白领成天出入的场所本来通风就差,如果防护措施不得力同样易感。这些传播途径应该引起我们警惕,在公共场所戴上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非常必要。   病毒进入人体后躲在免疫细胞之内,逃避了宿主对它的杀伤,进而感染各个系统,还使基因产生突变,发生肿瘤。我们熟知的感冒、流感、心肌炎、脑炎都是病毒的"杰作"。它的危害在于代谢机制与细菌不同,缺乏自身的繁殖复制机制,容易产生变异,使得它更容易躲避免疫机制及药物的作用。比如用来对付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如AZT等,仅能使艾滋病毒感染者发病推迟,但是病毒会很快对其产生应对反应,改变自身某些结构特征,使得药物失效。尽管人类免疫系统是清道夫的角色,对抗侵入体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可对病毒办法不多。这个系统伴随人生老病死,儿童时期没有发育完善,中年以后开始逐渐衰退。而现代生活方式加快了免疫力的损害,那些患有各种慢性病,经常熬夜、酗酒、疲劳综合症的人,防御能力减弱,也会导致病毒感染。   电脑病毒会侵犯计算机软硬件,由于它们经常升级换代,使你防不胜防,这和人体内的病毒变异多么相似。为了对付电脑病毒,人们使用了各种防御办法,建立定期更新的防火墙抵御各种病毒,要不索性在特别危险的日期关机,这是一种被动但有效的办法。这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面对病毒一方面要修炼内功,建好自身的"防火墙",另外注意戴口罩、洗手、少去可能有危险的场所。这些主动、被动的措施就能使你免受病毒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