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地球科学部召开“十一五”大气科学问题研讨会筹备会

    日期 2004-04-22   来源:   作者:地球科学部 周小刚 罗云峰 吕克解  【 】   【打印】   【关闭

      “十一五”即将来临,为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了解、调研国际和我国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基础性、前沿性科学问题和难点,遴选2005-2010年我国大气科学基础研究前沿科学问题以及我国实际发展的国家需求中面临的大气科学重要科学问题,研讨科学难点和切入点以及应对措施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于2004年3月24-26日在昆明召开了“十一五”大气科学领域相关问题研讨会第一次筹备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的有关领导,中国科学院、高教系统大气科学相关机构及中国气象局系统一院八所的主要行政领导(同时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负责人)共31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地球科学部陆则慰副主任首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概况和目的,强调此次会议是为了配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制定“十一五”大气科学领域发展战略而召开的。科学五处罗云峰同志从大气科学领域论文的产出、人才队伍的现状等方面对我国与国际上的差距作了比较,并介绍了近2-3年来国际大气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和一些主要计划,提出此次会议的具体目标是要详细了解国内主要大气科学领域相关单位目前的人才和科研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希望代表们能从不同的视角就未来5―10年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会议的形式是按一定的议题进行自由讨论,代表们针对目前大气科学相关领域存在的下列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1)由于市场化经济,气象高等教育萎缩,除大气科学后备人才队伍急剧减少外,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也制约了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少。2)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不够,可靠性差;观测设备和资料共享机制不够健全。3)模式的发展存在一窝峰的趋势。达成了一些共识,认为只有强调需求才能有创新思想,应从国家需求中提炼出科学问题,以推动大气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的学科布局要进一步合理化,如大气化学和大气探测领域的人才队伍要加强;大气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研究和模式研究都要用实际观测资料作检验,因此要对观测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和应用,包括如何将中国气象局业务部门布署的多普勒雷达观测网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同化进模式等;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各个单位要依据自己的优势做相应的工作,加强有序合作。   会议期间,十所高校的大气科学相关院系初步达成协议,计划今后在资料合作、资源共享及人才培养上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并预备今年7月份在兰州大学举行相关会议,进一步商讨成立高校间大气科学联盟之事宜。   最后,会议决定以部门分设三个战略研究小组,确定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高教系统的小组召集人,并初步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气科学“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撰写提纲分为:1)总论;2)国际大气科学前沿发展现状、趋势(10-20年);3)我国大气科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战略目标及重点优先发展领域;4)条件建设战略及措施保障建议;5)结束语。预计于明年3-4月份,将形成文字性的材料。   与会代表们对此次会议的组织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自由、充分的讨论不仅使大家了解了目前大气研究人才队伍和科研实力的现状,同时也促进了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实质性的合作。希望通过对“十一五”的战略发展布局的思考,找准问题和突破口,真正为推动我国的大气科学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