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地球科学前缘: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日期 2004-08-16   来源:新华网   作者:地球科学部 王广才 姚玉鹏  【 】   【打印】   【关闭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单位联合资助,成都理工大学和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主办的“地球科学前缘: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4~17日在成都召开。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华人地球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柴育成博士在开幕式上讲话并做了题为“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重点”的大会主题报告。他指出,地球是一个多层圈组成的、有机的、复杂的系统,地球系统科学是21世纪初地球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决定了必须要应用多学科、整合的研究方法。同时希望本次研讨会能为地球科学领域的海内外华人科学家提供一个相互了解、交流和寻求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平台。今年是我委的“调研年”,希望本次会议在科学议题和基金资助政策等方面能为“十一五”规划提供很好的建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汇报和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就地球科学前缘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讨论。   研讨会分大会和专题讨论会两个阶段。30多位科学家应邀做了大会报告,报告和讨论的内容涉及“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广泛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大陆动力学、地球物理和地震学、地下水资源、生物地球化学、全球变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等。   大会之后分3个专题进行了研讨,分别是:华北板内构造、地下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   在华北板内构造专题研讨中,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大华北”地区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最佳天然实验场之一,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对该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地质灾害的成生机制和潜力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个专题讨论会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华北板内地震和活动构造;新生代华北板内火山和岩浆活动;华北板内构造历史和太古代克拉通活化。   在地下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中,与会专家就地下水研究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技术、中国地下水研究现状和可能的合作研究机会进行了热烈讨论。主要内容涉及到地下水流和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受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生物修复、地下水—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等。关于地下水数值模拟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介质非均匀性问题、尺度问题、随机模拟等理论和方法上。   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涉及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报、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深埋隧道和水电工程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等。   会议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参会代表还与此次回国参加会议的IPACES成员进行了座谈,就国际地球科学前缘领域、资助政策、方式、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及帮助内地科学家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取得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