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我委与ICTP合作,首次在国内成功举办“电子结构计算及其应用亚太地区讲习班”

    日期 2004-09-24   来源:   作者:国际合作局 张永涛  【 】   【打印】   【关闭

      在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ICTS)的具体承办下,“ICTP-NSFC-ICTS亚太地区讲习班―电子结构计算及其应用”于2004年7月19-3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在ICTP的邀请下,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18位著名科学家来华授课,这些科学家都是活跃在该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并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的报告选材前沿,除了对基础知识通俗和系统介绍之外,也报告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260多位来自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的青年学者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国内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开阔了眼界,不出国门就亲身感受到该领域世界级专家的所思、所想,为以后科学地和高水平地选题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互动式的交流,也让国外同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工作,为他们走向世界、开展广泛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计算物理已经发展成为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传统的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相提并论,并且对其他相关学科如计算材料、计算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电子结构计算是计算凝聚态物理中的主要部分,由于W.Kohn的密度泛函基本理论和Kohn-Sham方程的建立奠定了当代电子结构计算方法的坚实基础。电子结构计算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也是发展最快、最成熟的计算方法。它不仅能够用来解释实验结果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预言性,因此已成为研究物质科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追溯到八十年代初,几个访问学者从美国归来,带来了从事电子结构计算研究的星星之火,经过二十多年左右的发展,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几个有一定水平的研究组,做出了不少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硬件条件相差太远,同时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我国在电子结构计算上发展相对缓慢,在整体上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近几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善。随着微机群的发展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计算硬件条件上的差距;一些优秀的青年学者回国工作,带动了这个领域较高速度的发展;另外物质科学实验研究向更微观、更高精度的发展,增强了对计算物理的需求,我国计算物理的队伍逐渐壮大,特别是有大量的学生意识到计算物理的重要性并对计算物理特别有兴趣,使得我国在这一方向的整体上有向前发展的好势头。把握这种势头,让青年学者和学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国际一流的电子结构计算方法就是举办本次讲习班的主要动机。   我委员会于1997年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资助中国年轻学者参加ICTP组织的学术活动。六年来,双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共有200多人次的中国年轻学者赴意大利参加ICTP的学术活动,对中国青年学者了解世界、跟踪国际前沿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2年10月,在我委员会前副主任王乃彦院士带团访问ICTP时,与ICTP达成了共识。在上述合作的基础上,希望ICTP能把一些高水平的活动放到中国举办。本次在中国举行的“电子结构计算及其应用亚太地区讲习班”就是上述会谈结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委与ICTP合作的一种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