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调查之一

    日期 2004-10-1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岩妍  【 】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今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为总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成功实践,本报等有关新闻媒体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组成调研组,就这项基金的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活动。从今天起,本报将分三次刊登调研报告,谨作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的纪念与祝贺。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对科学和技术提出迫切需求。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人才争夺战也日趋激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青年科技人员大量流向国外。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至90年代初,由政府公派出国留学者约15万人,学成回国者约5万人,自费出国者约14万人,多数尚未返回。   据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张存浩介绍,当时处于科研第一线的学科带头人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另据统计,全国高等学校的教授平均年龄为56岁,中科院研究员平均年龄为53岁;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负责人46岁以上者所占比例高达73%。这种跨世纪科技人才特别是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局面,引起国家领导人和科技界的关注。   1993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专程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研,听取科学家对完善科学基金制、稳住人才、推动基础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意见,明确提出“稳住一头,第一要稳定人才”,“重视人才最根本的是解决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1994年2月18日,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的科技界部分专家讨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的座谈会上,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建议政府划拨专款设立“总理青年科学基金”,用于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开展研究工作。2月21日,张存浩院士也就设立“总理青年科学基金”致函李鹏总理。当年,我国国家层面上第一个面向4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了,49人首批获得该项基金的资助。   从1994年至今的10年间,国家先后三次拨出专款增加投入,累计资助经费达11.7亿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共受理中青年学者申请5489人次,资助1174人。在获资助者中,有1116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在国内获博士学位的为750人,占总数的67.2%,国外获博士学位的为366人,占总数的32.8%。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有关部门提供了三份数据:一是1997年至2003年,有2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内地新增选的院士中,50岁以下的全部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资助者。二是近四年来有15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的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度2项,2001年度3项,2002年度5项,2003年度5项。三是在已批准实施的160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中,有50个项目的58名首席科学家由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担任。   中国科学院提供的一份材料说,该院共有73个单位41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他们已经成为知识创新工程的中坚力量。近3年,已有36人次主持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占全院同期此类项目的1/4,22人次主持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或重大项目的二级以上项目,占1/6;在知识创新工程一期项目中,主持重大项目占1/8,主持重要方向项目占30%;2004年,获资助者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占全所的94.7%。   北京大学有关部门介绍,该校有80位青年学者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其中37人入选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6人被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人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人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吸引和凝聚了高水平的海外留学人才   自1994年设立以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对吸引和凝聚海外高水平人才回国工作发挥了显著作用。在11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获资助者中,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有366人,占总数的32.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杰院士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等方面作出了出色的成绩。1998年从英国卢瑟福实验室回国以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他领导的研究群体提出了本研究领域富有创新的思想,连续作出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际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声望,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还在美国工作的李灿得知获得当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后,立刻提前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的光谱表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2003年,李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得国际催化奖,并当选为国际催化理事会新一任副主席。   促进了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群体的发展   当今,基础研究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之一是研究团队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76个这样的创新研究群体,其中67个学术带头人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   中科院兰州寒区旱区研究所姚檀栋研究员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后,带领“冰芯与寒区环境研究小组”在10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初那个只有几个人的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以姚檀栋为学术带头人,拥有22名青年学者在内的梯队式研究群体。这些来自地理、大气、遥感、地质、化学、计算机等诸多专业的优秀青年学者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姚檀栋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冰芯研究群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造血功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薛澜教授在评价这项基金时认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设立,体现了国家资助基础研究方式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资助项目为主的单一模式到资助项目、资助人、资助基地的多元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