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

    日期 2004-10-20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王丹红  【 】   【打印】   【关闭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学术报告会10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在1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的战略目标,即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建设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满足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的良好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批把握科技发展大势、具备广阔国际视野、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特别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创新团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善衍,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等同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历届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组部、国家发改委、人事部、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的同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五百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参加了开幕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做了题为《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报告。   陈至立说,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执政能力也体现在管理国家的科技事业之中,体现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好科技人才的工作之中。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入手,深刻认识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陈至立说,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科技事业才能欣欣向荣,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充分施展抱负的体制、机制和环境,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特别需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学研究氛围。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特别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评论氛围。要积极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健康的科学评论,充分尊重学术领域中的不同意见,特别需要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特别需要消除那些违背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掣肘因素。   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实施科学基金的人才战略问题,陈至立谈了四点意见。第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资助体系,要坚持科研与教育结合、个体与群体结合、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结合,把人才培养和资助工作放在科学基金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二,进一步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继续确保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投入比例,进一步提高资助率和资助强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识别和发现创新性项目;切实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推进评审工作国际化进程,评审中要注重考察课题长远的学术价值,加强对资助对象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准的考察;注重创新文化建设;第三,加大吸引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要继续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第四,推进人才资源开发,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基金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的宏观调控体系,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抓紧培养紧缺人才,推进老中青科研人员的互动与结合,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在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分布与协调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路甬祥主持了学术报告会的大会报告。本次安排的五个大会报告涉及纳米科技、生命与医学科技、信息科技、认识与智能控制,以及会聚技术与中国的新机遇等五个方面。据悉,大会还将举行六个方面的专题研讨会,它们分别是21世纪生命科学前沿与人类健康、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科学、先进材料、工程科学前沿,以及基础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