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机械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江苏镇江召开

    日期 2005-01-24   来源:情况交流   作者: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王国彪  【 】   【打印】   【关闭

      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的国际、国内研究动态、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研究前沿,明确机械工程科学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地位,把握我国机械工程科学的战略方向,研讨学科“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4年11月19~22日在江苏镇江组织召开了机械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研讨会。   来自全国机械工程领域的11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他们大部分是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国内知名青年学者、教授,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香港专家2人,老中青相结合是这次研讨会的人员组成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镇江市和江苏大学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有关领导同志等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有关同志就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目的、任务与计划作了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从以下14个领域进行了认真研讨:复杂机电系统、机构与机器人、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数字智能结构及系统、摩擦学及表面表层科学、微纳机械学与微纳制造、仿生机械学与生物制造、机械系统和制造过程的传感、测量及仪器、计算机及光电子器件制造、成形制造工艺与装备、加工制造工艺与装备、资源循环型制造与绿色制造、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现代制造系统及管理运作,14位领域召集人就本领域研究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和优先资助方向作了大会报告。另有6位专家围绕机械工程发展前沿,就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大会自由发言。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专家涌跃发言,围绕机械学科“十一五”资助政策、优先资助领域和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经过研讨,在以下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1)强调学科发展的两个“驱动”和两个“面向”:国家需求驱动和科学前沿驱动。一方面,要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未来重大需求,着力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强调前瞻性、先导性和基础性。   2)注重学科发展战略的定位。NSFC机械学科的发展战略规划应定位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注重理论、方法与技术基础的创新,围绕两个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开展源头创新研究,寻找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但创新应源于生产和科学的实践,而不能脱离机械工程实际而谈创新。基础研究应强调学术贡献、国际影响和自主知识产权。   3)鼓励和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研讨了汇聚技术(Converging Technologies)。汇聚技术指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的交叉、协同和融合。提出了NBICM(Nano-Bio-Info-Cogn-Manuf)技术,NBICM是指用先进制造技术将纳米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MEMS)、生物技术(包括生命科技、生物制药及基因工程)、信息技术(包括先进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认知科学(包括认知神经科学)汇聚、协同和交叉融合起来,并最终创造出下一代高技术产品的综合交叉技术。   4)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与注重学科基础研究。在分会研讨中,围绕机械学科应该怎样对待“原子堆积成形纳结构和纳系统”等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如何提炼“资源循环型再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召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在继续跟踪科学发展前沿(如微纳技术、生物与仿生技术、光电子技术)的同时,要加强学科基础研究,特别是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制造工艺基础研究。温诗铸院士还提出,测量领域除几何量外,应将一些机械工程研究常用的物理量也包括在内;朱剑英教授提出,测量领域应研究纳力的测量技术和仪器,这是机械工程科学对未来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可能做出重大创新和推动的重要领域。   5)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对象大多数是人造的复杂系统,既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又体现很强的工程背景。针对频繁发生的工业事故、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的现状,专家提出应加强“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基础问题”研究。   6)会议就“十一五”机械学科的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达成了共识,拟定各章撰写计划和内容,并进行了初步分工,对撰写中可能出现的内容重复初步做了协调,各领域撰写组的学者专家纷纷表示要高质量、高水平、按计划完成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撰写报告,争取按期出版《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会议要求各领域(章)第1稿在2005年1月中旬完成,拟定1月下旬召开第1稿审稿、统稿会。   会议中与会专家还分为机械科学和制造科学两个组进行分会研讨并成立了各领域撰写小组,讨论撰写计划,初步确定了“十一五”机械学科优先领域及写作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