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新型分子筛的设计、合成、分子识别和催化反应研究”重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05-03-24   来源:情况交流   作者:化学科学部 杨俊林  【 】   【打印】   【关闭

      2005年1月24~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组织专家,对“新型分子筛的设计、合成、分子识别和催化反应研究”等2002年获批准的四个重点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专家组在逐个听取了各项目进展报告的基础上,经认真讨论,对项目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针对项目下阶段的研究计划,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项目检查的基础上,各课题组间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提出可行的合作研究思路。课题组成员普遍认为通过集中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受益匪浅。专家认为,由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主持的“新型分子筛的设计、合成、分子识别和催化反应研究”项目组全面完成预定计划,研究工作取得突出进展。在项目执行的两年期间,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提出了“酸碱对”合成路线,制备了不同组成的非硅介孔材料,此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 Nature materials上(2003,2:159~163)并作为封面文章予以报道,;高温合成方法研制了系列高水热稳定性的新型介孔分子筛;制备了大窗口、立方结构新型介孔分子筛FDU-12;建立了溶剂热合成介孔分子筛的方法;利用“原位”显微技术,研究了棒状介孔氧化硅的生长过程;提出了介孔分子筛相分离形成机制;同时发现了表面羟基可以促进金属离子的迁移,从而提高了介孔孔道的填充度,获得系列金属氧化物纳米阵列。 合成了超大微孔24元环和16元环亚磷酸锌分子筛;建立了MWW型沸石的层剥离和嵌入杂原子活性组分的新方法;提出了多级纳米沸石组装体的仿生合成概念,发展了复杂体系空间有序材料的组装方法,合成了多活性位和多孔有序集成的功能材料。 发现上述分子筛材料可以用于生物蛋白传感器、固定化酶和生物分子鉴定;所制备的高比表面、大孔径的有序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成骨速率高于商用生物玻璃。 对新型分子筛材料在不对称合成、烯烃环氧化、乙醇与乙苯烷基化、汽车尾气处理、多元醇选择氧化等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项目组在项目执行的两年内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其中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成果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专家组认为,在分子筛材料合成理论、合成方法以及在催化、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同时希望在分子筛材料合成理论、创制方法及提高介孔分子筛稳定性方面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