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中外联合研究解读2.5亿年前生物灭绝事件的诱因

    日期 2005-04-15   来源:   作者:地球科学部 郭进义 刘羽  【 】   【打印】   【关闭

      由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2.5亿年前发生的生物大灭绝可能与古海洋透光层的硫化氢污染有关。地球上自6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曾发生过6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其中虽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最为著名,但规模最大、对生物演化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该小组研究了我国浙江煤山和澳大利亚帕斯盆地两口300米深钻井样品中的生物分子化石,发现二叠纪末期存在全球性古海洋表层水体透光层被硫化氢污染的迹象。   研究小组分别从澳大利亚帕斯盆地和我国浙江煤山的岩芯样品中发现了来自“绿硫细菌”特征的分子化石,这种“绿硫细菌”是一种适合生存于厌氧、硫化氢丰富的透光带环境中的自养型菌类,能利用硫化氢、单质硫等进行光合作用。2.5亿年前的古海洋中存在这种微生物,可能表明全球性海洋表层20米深的透光带中富集硫化氢并且缺氧,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而且水体中的硫化氢还会挥发到大气中,造成陆地生物灭绝。这一研究结论对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曾导致高达93%的海洋种级生物灭绝,并对陆相生物面貌的变化造成极大的影响。该时期全球海洋表层硫化氢的富集意味着一种静水环境,与表现为滞流海的现代黑海的环境类似。对造成海洋水体分层、滞流状态的原因,科学家还在进一步研究。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2005,2,4,307:706~709)上。在参与此项研究的5个国家的10位作者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年仅35岁的曹长群博士名列第二。从事地球化学与古生物学交叉研究的曹长群博士曾于2000年与合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过关于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的研究成果,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额预研探索项目资助,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在西藏南部进行二叠纪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与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型式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