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3年筹建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正式亮相

    日期 2005-12-12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王静  【 】   【打印】   【关闭

      七部门与北京市共同打造 投资5亿元 最高标准匹配 国际惯例运行   由国家科技部会同中编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七部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提出和投资5亿元组建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12月9日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式向国内外公众亮相。这家经过3年筹建,已具备“三个国际一流”标准的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目前在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和科研人才方面均按国际最高标准匹配,科研方式也已按国际惯例运行。   执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帅印的是两位在生命科学领域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科学家——王晓东和邓兴旺。王晓东是众所周知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在细胞凋亡,特别是引导癌细胞凋亡治疗癌症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最前沿,是国际上竞相争夺的人才,在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上共发表11篇论文。而自1980年以来的25年,我国大陆科学家只在此刊物上发表5篇论文。邓兴旺博士是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在植物生理生化领域的成就和水平,不仅是海外华人中的佼佼者,而且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据介绍,目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已经建立了12个实验室和3个技术中心,各种最新型号的实验仪器设备已经到位。在研究人员的遴选方面,研究所按照国际惯例已先后4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已从25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中遴选了16名优秀人才,其中14名已经全时回国工作。这14名全时回国的留学人员,均在《细胞》、《科学》、《自然》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的论文,而且都是处在创新能力高峰期的青年科学家。此外,已经从国内招收博士、博士后97人,目前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达到206人。   该研究所邀请了包括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24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科学指导委员会,其整体水平之高,在世界上亦不多见。   在科研经费方面,研究所建立了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经费强度也基本达到了国际一流研究所的水平。截至目前,科技部承诺的2亿元研究经费已经全部到位,北京市政府已投资3亿元,国家发改委同意以项目形式继续支持,并正在争取从企业筹措2亿元。“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北京市将保障稳定的研究与运行经费。此外,按国际惯例,研究人员还将通过竞争方式争取国内外科技经费。   中国政府对研究所寄予厚望。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透露,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初步建立了一个符合国际标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的雏形,将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研究所的建立带动了一大批生物技术领域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在研究所组建和多次招聘人才的带动下,出现了高水平人才纷纷回国的小高潮,仅应聘所长的19名优秀人才中,已经有7人决定回国工作,除3名在研究所外,4名博士分别到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还有一些高水平的人才已经与国内有关人员开展合作研究,等待回国的机会。   据悉,该所按照国际惯例制定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章程》。目前研究所的人才招聘、日常管理都是严格按照《章程》进行的,研究人员反映,他们的工作效率比在国外还高。据悉,科技部已经把研究所的新体制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进行定点研究,力争探索出一个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