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围绕国家目标和科学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下)

    日期 2006-01-09   来源:简报   作者:  【 】   【打印】   【关闭

      本文提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渠道之一,她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明确了“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自身定位。在生命科学领域,自觉围绕国家目标和科学发展趋势,遵循基础研究规律,大力支持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和为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自主创新,在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该项目取得显著进展的基础上,李振声院士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朱兆良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章申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庄亚辉研究员等,针对我国肥料利用率低,土壤中氮、磷肥又积累量大的问题,申报了一个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和化学科学部联合组织的学科交叉重大项目--“挖掘生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潜力,保持土壤良性循环”,获得科学基金资助。该项目从学科交叉的联合研究起步,经过了3~5年的预研究,在发现并形成新的科学思路或前瞻性课题后,再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申请。在李振声院士的带领和推动下,国内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张启发院士、张福锁教授、吴平教授、严小龙教授、凌宏清研究员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植物营养遗传学研究队伍,推动了植物营养遗传学学科的发展。在科学基金资助的基础上,围绕植物营养遗传研究的相关内容,2005年科技部也资助了一项关于植物营养功能基因组学与养分利用效率分子改良方面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科学基金大力支持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自主创新 在实现农业生产“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培育高产、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品种是重要的手段。作物优良品种的培育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李振声院士在研究小麦对土壤养分利用效率的过程中,认识到养分高效利用的结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产量上,而产量的形成离不开光合作用。于是,他与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专家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沈允刚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进行合作研究,经过3年~5年的预研取得了初步进展后,申请了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高小麦个体与群体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优化分配”并获得资助。李振声院士在历经十多年的小麦高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提高光合效率、高产株型结构研究和对大量种质资源鉴定筛选的基础上,以“小偃54”和“8602”为亲本,经过有性杂交、系统选择和重要特性系统鉴定,从而培育成功了集高产、优质、养分、水分和光能高效利用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系“小偃81”。“小偃81”,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的千亩示范方中,亩产突破千斤大关,平均亩产量达到565公斤。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节水耐旱,氮肥利用效率高。目前,“小偃81”在河北已完成区域试验、在山东、陕西省参加省级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在河南参加引种观察试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评价李振声院士的研究工作时指出“李振声院士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按照基础研究规律作好科学基金工作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长期性、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非共识性等规律和特点。科学基金的资助工作要符合这些规律和特点。李振声院士自上世纪60年代始,穷三十年之功,进行远缘杂交试验,终于培育成功高产、抗病、抗逆的小麦品种“小偃6号”。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要首先了解历史,再结合实际,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确立一个前瞻性课题,不懈地努力,再加上改革开放的好机遇,一定会成功。”科学基金对于李振声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围绕提高植物利用土壤养分效率、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也给予了长期的连续支持。自1993年以来,除李振声院士获得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资助外,以李振声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中王道文、张爱民、凌宏清等分别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李振声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之一的研究团队还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学科评审组答辩。在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建设方面,科学基金管理者努力为营造和谐宽松、深入研讨的学术环境,力戒浮夸、浮燥、急于求成的作风;管理过程中,避免检查评估过于频繁、周期过短、指标过于繁琐,减少项目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过多的非业务性负担。 三、科学基金在支持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原始创新中的经验和体会   通过对上述典型事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基金在资助生命科学领域自主创新研究中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首先,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研究周期长,对一些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分析、发现其规律的研究领域的优秀项目经专家评议后应进行连续长期资助,并为这些项目的执行创造宽松环境。第二,坚持把人才培养和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相结合。生命科学部多年来在评审项目时,把申请者尤其是青年人提出的研究项目和其科学研究的创造力密切结合起来,取得了实效。第三,注意加强对学科交叉及跨部门联合项目的资助,科学研究的选题应该有多学科的集成、交叉,联合研究必须真正做到学科间互相渗透、优势互补,从而深化、拓宽研究内容或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合作方互相尊重,合作成果利益共享,以便为进一步开展更大范围的合作打下基础。最后,应注重在实践中发展基础研究,回顾生命科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可清楚地看到这样的发展轨迹:健康领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大量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科学问题,同时构成了这一学科发展的动力,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生命科学,而这些理论上的深化反过来又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