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进展

    日期 2025-07-14   来源:信息科学部   作者:夏莹杰、吴国政、王志衡、谢国、王乐、刘家男  【 】   【打印】   【关闭

    图 介入式脑机接口核心器件及全球首例介入脑机试验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673224,11932013)资助下,南开大学介入脑机与智能康复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段峰教授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进展,开创了介入式脑机接口新方式。相关成果以“An Interventional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for Long-Term EEG Collection and Motion Classification of a Quadruped Mammal”为题于2025年4月21日发表在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上。

      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是脑机接口在医疗健康领域最直接的应用场景。然而,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开颅手术,创伤大;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信号易衰减。上述两种传统脑机接口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因此,开展脑机接口新交互方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项目团队在前期积累的意图识别、脑机交互等研究基础上,首创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介入式脑电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装置。通过介入手术将脑电电极导入到脑区临近的血管内,从而以微创的方式采集介入式脑电信号。相较于传统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介入式脑机接口具有手术创伤小、信号采集稳定、信号传递衰减小等优势,是脑机交互方式的新突破。

      本项目团队于2023年、2024年先后开展了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脑控试验和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完成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2024年10月获批介入式脑机人体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批件。2025年6月,团队牵头在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开展了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瘫痪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试验,以介入脑机交互的方式控制患侧肢体运动,实现了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修复,推动介入脑机向临床实际应用迈进。研究成果有望为我国2800多万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方式和新的康复希望。介入式脑机接口已被纳入科技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