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首页 >> 医学科学部 >> 领域专项 >> 动物模型 >> 研究进展

医学科学部

    树鼩败血症模型研究进展

    日期 2018-06-11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败血症是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伴随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状的一种危重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导促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多种重要器官衰竭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30-70%),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特别是由耐药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死亡率正在逐年升高。目前主要用啮齿类动物建立败血症模型,但其病理机制同人类败血症具有较大差异,成为人类败血症病理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研发的瓶颈。树鼩是一种与灵长类亲缘关系很近的小型、新型实验动物,已应用于多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包括精神疾病,病毒感染等。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课题组在张云研究员带领下,该课题组李盛安博士探索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创制败血症模型。该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树鼩败血症模型的创制”(项目批准号:81302539)的资助。目前已采用多种方法创制树鼩的败血症模型,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的树鼩绿脓杆菌肺炎模型”以及“树鼩盲肠结扎与穿孔导致的多种细菌感染模型”,在细菌水平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初步评价了建立的模型,提示我们构建的树鼩败血症模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相关结果已整理编入《树鼩基础生物学与疾病模型》专著的第23章“树鼩细菌感染模型”。在研究树鼩败血症模型的同时,我们比较研究了眼镜蛇抗菌肽OH-CATH30在小鼠败血症模型以及兔子细菌性角膜炎中的的作用,深入揭示该抗菌肽在体内外具有选择性的免疫调节作用,对于致死性的小鼠败血症具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并对临床耐药绿脓杆菌引起角膜炎也有很好的治疗效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研究已建立的树鼩败血症模型能否模拟人类败血症病理过程及用于治疗败血症的药物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美国著名的药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全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m401134n );美国知名抗微生物制剂与化疗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全文链接:http://aac.asm.org/content/58/6/3144.long )。该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