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首页 >> 医学科学部 >> 资助成果

医学科学部

    我国学者在中药配伍减毒物质基础研究中取得进展

    日期 2021-08-02   来源:医学科学部   作者:韩岚 韩立炜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73974、81603256)等资助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雷海民与王鹏龙研究团队在中药配伍减毒物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小檗碱自组装的异质线性超分子策略中和马兜铃酸的急性肾毒性(Berberine-Based Heterogeneous Linear Supramolecules Neutralized the Acute Nephrotoxicity of Aristolochic Acid by the Self-Assembly Strategy)”为题,于2021年7月1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ami.1c06968。

      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受到广泛重视,中药毒性问题已成为影响中药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有毒中药进行合理配伍可以显著降低其毒副作用。该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部分中药复方在水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在弱键诱导下可以发生自组装,从而对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毒副作用等产生影响。

      该团队近期研究发现中药毒性成分马兜铃酸可以与小檗碱在水煎煮过程中自组装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结构,该结构可以阻断马兜铃酸的毒性基团硝基和羟基的环化形成马兜铃内酰胺氮离子,从而抑制其形成毒性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小鼠肾脏转录组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该超分子结构能够有效中和马兜铃酸对肾脏TNF-NFκB等炎症相关通路以及PI3K-AKT等肿瘤发生相关通路的激活作用,防止急性肾损伤以及肾癌的发生;肠道菌群分析表明该超分子结构能显著抑制马兜铃酸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的副作用。该研究结果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提示配伍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降低含马兜铃酸中药的用药风险;同时从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实践出发,为有毒中药科学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 马兜铃酸(AA)与小檗碱(Ber)自组装形成“A-B”线性超分子,阻断 AA 的毒性基团,抑制肠道菌群失衡,降低急性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