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部

  2011年度信息科学部发布61个重点项目领域和4个科学部优先资助重点领域,共收到重点项目申请256项,有66个重点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经费共18 900万元,平均资助强度286万元/项。

  2012年度信息科学部发布62个申请资助领域,其中4个为科学部优先资助重点领域;在58个科学部资助重点领域中,序号为55~58所涉及的4个重点研究领域(高功率太赫兹源、面向重大工程需求的高效计算方法、温室环境作物生长模型与调控、激光技术及应用),拟资助10个重点项目;2012年度信息科学部共拟资助66~70个重点项目,平均资助强度约300万元/项,资助期限5年。

  2012年信息科学一处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科领域拟试行 “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规范化选择。申请人填写申请书简表时,应参考“试点学科领域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一览表”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F01及其下属申请代码)”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该一览表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http://www.nsfc.gov.cn/ )“申请受理”栏目下的“特别关注”。

  2013年度重点项目立项建议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有关指南建议要求请参阅信息科学部网站(http://www.nsfc.gov.cn/cen/oo/kxb/xx/index.htm)。

科学部优先资助重点领域

  申请信息学部重点项目,应在申请书项目基本信息表中的申请代码1选择本指南中各领域后面标明的代码,并须在申请书的项目类型选项中选择“重点项目”,在附注说明栏中应填写《指南》上公布的相应领域名称。

  1.空间异构网络传输理论与关键技术(F0101)

  受传统卫星通信系统机制的制约,单颗卫星系统提供的信息传输与覆盖能力有限,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应用发展需求;由分布式星群组成的异构协同网络具有灵活组网、在轨重构、智能自愈等特点,可提升空间通信传输与覆盖等核心能力。本项目群领域涉及星群动态重构、星间宽带传输与交换、空天高动态宽带接入等相关科学问题,拟重点开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可验证性研究,以促进理论研究与我国空间通信网络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本项目群主要涉及3个研究方向:

  (1)分布式星群网络体系结构与智能重构方法

  (2)分布式星群高速激光组网传输理论与技术

  (3)空天高动态宽带接入传输理论与技术

  2.网络公用数据存储系统及其数据安全(F020204)

  随着网络和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可共享和便捷使用的网络公用数据存储服务已成为互联网的一种重大新型应用模式和发展趋势,对存储技术在体系结构、性能、动态重组配置、交互方式、可靠性和安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其技术水平和能力对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该重点项目群从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入手,研究大规模网络公共数据存储的系统结构、数据组织与访问、低功耗、可靠性和安全机制等,探索按需服务的新型存储系统技术,突破大规模网络公共数据存储中心建设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网络公用存储的系统结构和数据组织与存储服务

  (2)网络公用存储的可靠性和灾备技术

  (3)网络公用存储的隐私保护和安全保障机制

  3.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智能电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3)

  随着各种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的并网发电及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电能的产、供、需不确定性和时空多尺度性越来越明显,电网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加,对各种电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及电网的安全与生存性等提出了巨大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智能电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等正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项目群面向未来智能电网需求,着重从全局和系统层面上研究:融传统电网于一体、具有实时感知、通信、计算、决策、调度与控制等功能的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与验证环境;各种感知、操作和交互信息的可靠接入与传输的理论和技术;电网系统大范围故障监测与自愈调控的理论和技术;多种不确定性条件下,各种电能的产、供、需优化匹配与调控的理论和方法。本重点项目群下设4个研究方向,每一方向的申请须与电力行业相关部门合作:

  (1)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与验证环境

  (2)智能电网信息接入与传输的理论和技术

  (3)智能电网大范围故障监测与自愈调控的理论和技术

  (4)智能电网电能供需优化匹配与调控的理论和方法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F0402)

  随着微细加工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已进入纳米尺度、立体集成、多芯片、超高速阶段,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三维设计、电磁兼容、高功耗密度等重要技术障碍。该重点项目群旨在从基础研究入手,研究基于硅通孔的三维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热管理技术,建立高速集成电路三维系统级封装的电磁兼容分析方法,探索新的超低功耗器件和电路结构,突破视觉集成电路等重要设计技术。主要方向包括:

  (1)三维集成电路关键设计技术研究

  (2)高速集成电路系统级封装的电磁问题研究

  (3)超低功耗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

  (4)基于光电子/微电子混合集成的视觉芯片

科学部资助重点领域

  1. 电磁场近场特性及其应用研究(F010601)

  2. 基于视频分析的儿童行为研究(F0108)

  3. 宽带电磁脉冲与电子系统相互作用理论与数值方法研究(F010611)

  4. 毫米波/亚毫米波片状电子注行波放大器研究(F010704)

  5. 船舶无线自动定位的新理论与关键技术(F010203)

  6. 无线网络的干扰管理与容量研究(F010202)

  7. 能效优先的无线多网协作理论与关键技术(F010201)

  8. 融合多深度的复杂场景多视点采样与重建(F010204)

  9. 多波段夜视成像及其图像信息挖掘和认知计算(F010404)

  10. 三维音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F010403)

  11. 基于协同认知的遥感信息智能解译理论与方法研究(F010408)

  12. 多模生物医学影像信息融合方法与技术(F010810)

  13. 基于空间平台的空间目标成像及识别方法研究(F010404)

  14. 支持新兴应用的海量数据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20204)

  15. 面向“系统的系统”的软件机理与方法(F020205)

  16. 云计算环境下复杂工程应用的资源调度与管理(F020304)

  17. 低功耗安全芯片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204)

  18. 基于多传感信息的大尺度场景高维建模与表达(F020501)

  19. 视频信息个性化和社会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F020502)

  20. 生物种群特性及结构分析中关键计算问题研究(F020504)

  21. 探索式可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F020505)

  22. 自然人机交互基础理论与方法(F020506)

  23. 在线社会关系网络的挖掘与分析(F020512)

  24. 互联网环境下需求驱动的知识服务理论与方法(F020512)

  25. 云计算环境中信息安全的理论与关键技术(F0207)

  26.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F020801)

  27. 复杂系统平行控制基础理论及典型应用(F030102)

  28. 基于能量的切换系统分析与控制(F030105)

  29. 三网融合业务接入系统的分析、建模与调控(F030118)

  30. 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分析、建模与优化调度(F030212)

  31. 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制导理论与验证方法(F030301)

  32. 空天飞行器多源异构高精度容错导航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30301)

  33. 语音产生过程的神经生理建模与控制(F030404)

  34. 仿生视觉芯片技术与验证系统(F030410)

  35. 面向领域的高维信息低维表示、度量与处理的理论和方法(F030501)

  36. 虚拟手术系统理论与实现技术(F030511)

  37. 水下机器人深海环境自主探测理论与技术(F030603)

  38. 高性能液压驱动多足仿生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30605)

  39. 面向运动功能重建的神经信号辨识、建模与协调控制(F030706)

  40. 宽禁带半导体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可靠性研究(F0404)

  41. 并行、超高速光学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关键问题研究(F0501)

  42. 硅基微纳光子结构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应用基础研究(F0505)

  43. 相干大功率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列阵(F0403)

  44. 超高速流场高分辨成像与测量(F0501)

  45. 超低损耗激光薄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F0508)

  46. 高分辨真彩色动态全息三维显示关键技术基础(F0501)

  47. 细胞分子成像光学方法研究(F0512)

  48. 光纤干涉矢量探测新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F0503)

  49. 经穴效应细胞分子机理的光学表征(F0512)

  50. 高性能微纳机电集成射频谐振器件(F0407)

  51. 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及多功能光子集成基础研究(F0502)

  52. 高平均功率2~5微米波段超连续相干光源技术的基础问题研究(F0506)

  53. 面向光伏应用的波长转换技术(F0403)

  54. 氧化钒纳米结构材料及红外探测器阵列(F0504)

  55. 高功率太赫兹源(F010608)

  56. 面向重大工程需求的高效计算方法(F02)

  57. 温室环境作物生长模型与调控(F03)

  58. 激光技术及应用(F050608)


编辑委员会
主  任:孙家广
副 主 任:郑永和
委  员:常 青 汲培文 梁文平 冯雪莲 柴育成
     黎 明 张兆田 高自友 董尔丹 王树月
责任编辑:王丽汴 刘容光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