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0项目指南 > 重大项目


汶川大地震孕育、发生的动力学及致灾机理研究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与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伤亡最为惨重、经济损失最为重大、社会影响最为强烈的一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不仅是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也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动力学灾变过程,并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巨大板内地震能量的复杂释放过程成为地震科学史上一个重要震例。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观测资料,也为我们提出许多挑战性科学问题,为中国地震科学家乃至全世界地震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地震成因及其发生的规律寻求科学上的突破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

  地震的“孕育-发生-致灾”过程是一个在时间、空间尺度上跨度很大的复杂的物理过程,很难直接定量地求解其整个动力学过程。如果将整个的地震动力学系统划分为各自内禀时空尺度跨度适度的“断层系统”、“破裂断层的细观系统”、“震源-地表震动耦合系统”三个子系统,现代地震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定量地研究这三个系统各自内在动力学演化规律以及彼此间的相互耦合作用,以揭示地震成因及其动力学。因此,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汶川大地震获得的各种观测资料,以现代地震科学的视角,从多学科(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大地测量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震学、岩石力学等)以多手段(野外观测实验、实验室样品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对汶川大地震开展综合研究,揭示该地震的孕育、发生的动力学及致灾机理,对于提高我国地震科学基础研究的水平、促进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项目旨在针对由汶川大地震而提出的重大科学问题,深入开展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以期揭示汶川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物理机制,解析本次大地震的灾害效应,发展板内地震物理过程的新理论,探索基于坚实物理基础的数值地震预报的途径,促使我国整体地震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推进地震预测预防事业,为达到防震减灾实效奠定坚实科学基础。

  二、研究内容

  ⑴ 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与汶川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精准测定以及灾害性大地震动力学破裂过程的近实时反演。

  ⑵ 汶川大地震源区及周边地区地壳内部介质的物理性质、形变场、应力场及地壳运动特征,断层的空间展布与滑移率分布特征,断层带流变形性质与断层系动力学演化及灾变,以及探索数值(中长期)地震预测的途径。

  ⑶ 汶川大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及致灾机理。探究直接影响地震破坏的复杂的断层系破裂动力学传播过程及其能量辐射特征,复杂地壳构造与剧烈起伏变化的地貌对地震波能量辐射特征的影响,以揭示该地震的致灾机理。

  ⑷ 青藏高原东缘地球动力学、地震危险性,以及与汶川大地震前兆有关的地震物理模型。

  三、资助年限

  4年(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四、资助经费

  1 0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汶川大地震孕育、发生的动力学及致灾机理研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 “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3) “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合作研究单位的法人单位公章。

  (4) “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

  (5) 本项目是研究汶川地震的物理过程,请申请人务必注意避免与国家已资助汶川地震有关项目的重复。

  (6) 本项目由地球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地球科学部负责受理。

 

 


主  任:孙家广
副 主 任:孟宪平
委  员:韩 宇 韩建国 汲培文 梁文平 冯雪莲 柴育成
     黎 明 张兆田 李一军 董尔丹 韩培立
责任编辑:王丽汴 杨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