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科学发展的非凡时代。科学前沿的不断推进,孕育着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和社会面貌。基础研究是推动这场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为我们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基础研究正以更加进取和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科学事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必将在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进程中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

  从1986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走过了20年的历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坚持支持基础研究不动摇,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我们运用国家投入的约180亿元资金,择优资助了10万余个项目,孕育了一大批优秀成果,促进了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推动了基因组学、纳米科技、量子光学等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了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作用。我们通过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了134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了1491人,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了118个优秀创新团队,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了521人,为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推动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我们通过建立联合基金等形式,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的局面逐步形成,推动了基础研究领域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发展。坚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环境。科学基金与国外55个科学基金组织及科技机构签署了63个合作协议,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为基础研究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坚持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推动科学基金制发展和完善。我们逐步健全了咨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确立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倡导密切联系科学家、真心依靠科学家、热情服务科学家,积淀了尊重科学、公正透明、激励创新的科学基金文化,促进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科学基金必须准确把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定位,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基础研究,为增强我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供支撑,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成果和人才储备;努力营造宽松环境,促进科学家充分发挥自由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发挥《纲要》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战略引导作用。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统筹安排资助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战略部署。2006年科学基金继续确保70%以上的经费用于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资助面上项目10270项,资助经费26.9亿元;加强关键科学领域的前瞻性部署,资助重点项目272项,资助经费4.36亿元;继续完善重大研究计划资助与管理模式,做好重大研究计划的部署与落实;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按照适度控制强度,扩大规模的思路,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了2429人,资助经费5.55亿元;扎实推进优秀学术带头人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了158人,新启动创新研究群体22个;加强联合资助工作,不断增强调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启动联合基金项目98项,资助经费3597万元;充分发挥协议渠道的作用,推进实质性国际合作,资助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项,资助经费1906万元。一年来,我们以促进学科发展、把握科学前沿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以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资助工作的落实和实施,为实现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发展基础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按照《纲要》的战略部署,以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主线,按照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新时期工作方针,立足科学发展,全面推进和实施源头创新、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和卓越管理四项战略,确保科学基金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扎实基础。

朱道本
200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