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二处包括生态学学科和林学学科,长期实验数据的积累是这两个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

  生态学学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着重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组织层次的研究。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推动了生态学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态学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以及生态学主流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逐渐增多,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生态学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学术思想原创性不足、高水平的成果缺乏等。

  从近期的项目申请来看,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种群生态方面。分析生态学科申请项目未获得资助的主要原因包括:(1)选题过大,概念不清,生态学的科学问题不突出;(2)项目创新性不强,有对国外研究盲从的倾向;(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不够清晰、实验设计欠严谨、新技术与生态学问题结合不密切;(4)以往承担的基金项目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

  生态学科鼓励创新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项目,尤其是有望取得重要突破的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及结合我国生态与环境特点的基础研究项目;提倡野外观察、控制实验、模型以及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重视“绩效挂钩”和连续资助,对于前一基金项目完成好、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项目将给予优先资助。鉴于生态学科涉及的研究范围已经很宽泛,因此,本学科不支持与生态学研究关系不密切的项目申请。

  林学学科

  当今的林学基础研究更加注重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从系统和综合的角度去理解林业科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空间和信息科学与林业科学的交叉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森林的社会、经济和服务功能已成为林学最重要的研究主题;多学科综合探讨林木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的多重服务功能、林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与生物技术、森林资源管理及信息技术等,已成为林业科学的前沿和热点。

  近年来,我国林学基础研究发展较快,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在一些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我国的林学基础研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多数研究属于跟踪性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创新不足,与国家林业重大科技需求结合不紧密,题目过大,内容空泛等。青年学者申请的优秀项目偏少,优秀人才匮乏。某些重要的传统学科,如森林生物分类等,申报项目较少,呈现出萎缩态势。

  2007年林学学科在充分保护自由探索的基础上,鼓励科学家围绕林学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家林业重大工程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大力支持利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特别是利用杨树基因组信息深入认识林木特有的生长发育的基础研究,森林植被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森林生产力形成与调控机制的研究,森林生物灾害预防与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林木优异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发掘和评价研究,林木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多世代遗传改良理论和育种方法创新,森林的多重服务功能,林产品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等。鼓励针对能源林、木本粮油、橡胶、茶、竹、干鲜杂果等经济林特有和重要的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根据林学特点,实行绩效挂钩和连续资助。对森林生物资源及其分类的研究将给予倾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