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08年度报告 >>第二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
 

第二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

  高温超导是指材料在某个相对较高的临界温度,电阻突降至零。高温超导材料和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986年,物理学家发现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引起了全球物理学家的关注。自此,科学家们在不断地寻找新的高温超导材料,并尝试揭示其中的物理机理。2008年2月,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掺杂氟的镧氧铁砷化合物(LaFeAsO(1-x)Fx),在临界温度26K下具有超导特性,促使对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成为超导研究中的新热点。

  继日本科学家工作之后,中国的科学家很快做出了令国际同行关注的成果。3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领导的小组首先发现了新的超导材料钐氧铁砷(SmO1-xFxFeAs),其临界温度是43K,文章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3月26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王楠林领导的小组也发现了新的超导材料铈氧铁砷(CeO1-xFxFeAs),其临界温度是41K,文章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这些研究工作不仅说明新的超导材料是非传统的超导体(突破麦克米兰极限39K),而且发现了除铜基超导体之外新的高温超导材料。4月初,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赵忠贤领导的小组又发现了新的铁基氧化物,迅速把临界温度提高到55K,开创了铁基高温超导临界温度的新纪录。从掺杂形式而言,上述铁基超导材料属电子掺杂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闻海虎领导的小组利用空穴掺杂方式也发现了临界温度是25K的铁基超导材料,从而打破了日本小组所声称的空穴型掺杂材料不超导的论断。这一系列研究结果在《自然》、《物理评论快报》等权威杂志上发表并引起了国际轰动,为此《科学》、《自然》先后共编发了4篇专题报道,包括《科学》4月25日刊出专题报道:“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向前沿”。据了解,这样的报道在中国物理学界尚属首次。

  2008年12月18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关于铁基高温超导的研究入选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专家认为:中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体研究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些重大突破并非偶然,它是中国科学家多年研究实力积累沉淀的结果。正如《科学》的新闻结束语所说:“如果以后再有更多的样品和数据诞生于中国,我们不必再感到惊讶。”上述四个研究小组的工作多年来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包括创新研究群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