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彭勇团队在肿瘤靶向干预新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日期:2024年01月12日 来源:四川大学 作者: 【打印】 【关闭】

  近日,我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彭勇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A circular RNA activated by TGFβ promotes tumor metastasis through enhancing IGF2BP3-mediated PDPN mRNA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发现TGFβ信号通路调控的环状RNA分子(circITGB6)促进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转移的新机制,揭示环状RNA有望作为干预肿瘤转移的新靶标。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使细胞获得迁移侵袭能力,从而挣脱原发病灶束缚,进入血液循环。环状RNA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型RNA分子,彭勇团队近期证明了环状RNA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PNAS, 2023,120: e2215132120),提示环状RNA表达异常与EMT过程存在内在联系。

  团队利用Ribo-Zero转录组测序技术,绘制了TGFβ响应的环状RNA表达谱,发现circITGB6(hsa_circ_0056856)的表达显著上调。而且,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肿瘤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证明circITGB6显著促进细胞EMT转化和肿瘤转移。随后通过RNA-pulldown偶联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出circITGB6的关键互作蛋白IGF2BP3,并通过生化和细胞实验阐明circITGB6通过变构调节IGF2BP3、提高IGF2BP3底物PDPN mRNA的稳定性、促进细胞EMT转化的分子机制。基于上述发现,团队通过设计、合成靶向circITGB6环化位点的寡核苷酸,实现特异性靶向circITGB6显著抑制结直肠癌转移和延长小鼠生存。因此,该研究为靶向环状RNA克服癌症转移提供了实验依据。

  我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李科博士和郭佳维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彭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拓展了TGFβ信号网络的认识,为肿瘤转移提供了靶向治疗新策略。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257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