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3日举行的《加快建设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透露的消息称,当前,重庆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参研人员为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已达67%;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40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为75%。
据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积极为青年科研人员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重庆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委联合开展青年科研人员减负行动,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为青年科研人员增机会,在科研单位打造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微环境”,积极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干事创业大舞台。
其一,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历练成长。在减负行动中,明确青年科研人员在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中作为参研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比例不低于20%。当前,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参研人员为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已达67%,其中27.73%由40岁(含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人。在此基础上,我市40岁以下项目负责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占比为38%。
其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基础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市科技局优化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构,为青年人才成长“量身定制”杰青项目和博士后项目,80%以上的面上项目用于资助青年人才科研生涯起步,成为青年科研人员的“第一桶金”,设立博士“直通车”项目,支持企业新引进博士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40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为75%,累计195项博士“直通车”项目、70个市杰青项目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支持。
其三,推动“一校一策”“一院一策”支持青年人才高起点参与科技攻关。鼓励接棒松绑,匹配优势科研资源,例如,重庆理工大学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计划,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双导师;市中药研究院实行“PI制”,成立青年博士项目PI团队,构建以科学问题阐释、标志性成果产出和人才成长为目标导向的激励机制,推动青年科研人员快速启航。落实科研单位人才培养责任,支持高校院所完善青年科技领军团队、青年高层次人才培育政策,例如,西南大学设立“含弘优青岗”和“先导计划”青年团队项目,鼓励青年科技人才产出原创性成果。
据悉,下一步,重庆市科技局将增大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会,拓宽国际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到产业一线解决科技难题,为青年科研人员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