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结核病的靶向光热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日期 2024-03-06   来源:医学科学部   作者:方冬 粟斌 窦豆  【 】   【打印】   【关闭


    图 病灶-病原双重靶向引导的结核病病灶追踪和精准光热治疗模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22042、82272248、81972019)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廖玉辉教授团队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王东教授团队在结核病的靶向光热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利用靶向性预激活巨噬细胞膜涂层纳米粒子光热治疗结核病(Photothermal Therapy of Tuberculosis using Targeting Pre-Activated Macrophage Membrane Coated Nanoparticles)”为题,于2024年2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618-0。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对人民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结核病的常规治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平等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然而,这些传统抗生素的病灶特异性及病原体靶向性不佳,疗效欠满意,并可能引起全身毒性,间断或长期使用易引发耐药。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疗效更好、毒性更低、可治愈耐药性结核病的新型靶向疗法,改善患者预后。

      该研究团队为实现结核病的病灶-病原体双重靶向治疗,构建了一种膜包核结构的仿生纳米粒子BBTD@PM NPs,其外膜为被分枝杆菌预先激活的巨噬细胞的细胞膜,核心为负载了一种聚集诱导发光光热分子TPE-BT-BBTD的有机纳米颗粒。静脉注射后,BBTD@PM NPs表现出对病变的精确追踪和近红外区IIb区(NIR-IIb)荧光成像能力,可以准确区分结核病中的病变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成像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影像学方法CT,显著提高了结核病特征性病灶的检出率;另一方面,BBTD@PM NPs会利用其表面细胞膜的病原相关受体通过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方式实现对结核杆菌的精准靶向,并在1064 nm激光照射下产生光热效应,裂解并消除结核杆菌,从而实现结核病的无创光热治疗(图)。

      该研究构建的仿生纳米粒子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影像诊断,同时还可以作为纳米药物靶向治疗结核病,达到多模态综合诊疗的目的,为优化结核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