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日期 2021-06-16   来源:地球科学部   作者:唐量 孙建强 刘羽  【 】   【打印】   【关闭

    图1.近30年我国POPs物质暴露数据库

    a) 不同类型POPs物质文献的韦恩图;b) POPs物质文献数目的年际变化;

    c) 不同类型POPs物质研究热度;d) 不同环境介质中POPs物质研究热度。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91315、41521003、21707006)的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兆敏、范文宏团队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晓丽、吴丰昌团队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合作建立了我国POPs暴露数据库, 实现了中国近30年间POPs物质的暴露水平、时空趋势的分析以及健康风险的评估。研究成果以“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在线数据库” (A Web-based Database on Exposure to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China)为题,于2021年5月4日在《环境健康视野》(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full/10.1289/EHP8685。

      中国在2001年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并于2004年起生效。为限制、减少和消除POPs物质的生产、排放和使用,中国政府颁布多项法律法规,并开展了大量国家和地方监测项目。此前大多数研究结果分散报道于不同学术期刊,研究的分析方法、采样方法、数据处理方式等差异性极大。研究团队利用数据爬虫和文本融合方法,对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扫描,发现2799篇文献报道了POPs物质在多种介质(水、空气、土壤、沉积物、食物、生物样品等)中的环境水平,并提炼了112878条暴露数据,搭建了POPs物质的在线暴露数据库,实现了我国POPs物质的文献检索、数据查询、质量评价、时空分析和风险评价等功能。该数据库显示,大部分POPs在我国的环境水平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POPs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该工作为全面评估我国POPs物质的环境暴露及时空趋势、化学品的管理政策和污染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