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合作研究揭示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新机制

    日期 2021-01-21   来源:医学科学部   作者:高成金 郑学星 窦豆 李恩中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81830073)资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君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陈新团队及王迪团队,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Jonel Trebicka团队合作,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组揭示免疫代谢失衡是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的关键”(PBMC transcriptomics identifies immune-metabolism disord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BV-ACLF)为题于2021年1月12日在国际权威消化病学杂志《肠胃病》(Gut)线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1/01/11/gutjnl-2020-323395。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的高病死率复杂综合征,内科综合治疗的短期病死率高达50-90%,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项目组利用COSSH研究大队列生物样本库,纳入ACLF、前ACLF、肝硬化、慢乙肝与正常人等5组共40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转录组研究。

      研究发现HBV-ACLF发病机制与西方酒精性肝病、丙型肝炎等人群ACLF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机制不同,HBV-ACLF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病毒、免疫、炎症、凋亡、代谢、凝血、纤维化等生物学途径密切相关,其中HBV恶化引起的固有免疫激活、适应性免疫抑制和代谢失衡是HBV-ACLF发生发展及重症化转归的关键机制。同时发现MERTK、SEMA6B、THBS1和PPARG等4个关键分子参与了HBV-ACLF的重症化转归,并在大鼠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

      该研究不仅首次系统揭示HBV-ACLF发生发展及重症化转归新机制,同时也为制定抗病毒、抑制固有免疫激活与纠正代谢失衡等HBV-ACLF精准治疗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图1:HBV-ACLF发病机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