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日期 2021-01-07   来源:数理科学部   作者:姜向伟 郭海中 张诗按 倪培根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87434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苑震生教授等与德国海德堡大学、意大利特伦托(Trento)大学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在71个格点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上模拟了一维格点体系的施温格尔(Schwinger)模型,首次在量子多体系统中验证了描述电荷与电场关系的高斯定理。相关研究成果以“在71格点量子模拟器中观测规范不变性(Observation of gauge invariance in 71-site Bose-Hubbard quantum simulator)”为题,于2020年11月19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10-8。

      规范场理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描述微观世界标准模型理论的基础,各种规范场方程的求解计算非常复杂,对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出挑战,开发专用量子计算机(量子模拟器)来求解规范场方程成为一种可能。研究人员用超冷原子、囚禁离子等量子体系对规范场模型的基本单元进行了初步量子模拟研究,但这些研究因为体系太小(仅有2-4个粒子)不具备局域规范不变性,或者无法同时产生规范场和物质场,不能研究两种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开发了独特的自旋依赖超晶格、显微镜吸收成像、粒子数分辨探测等量子调控和测量技术,提出并实现了光晶格中原子的深度制冷,制备出了近百个原子的规模化量子模拟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该团队与其合作者通过实验和理论结合,找到了Schwinger模型中正负粒子、电场与哈伯德(Hubbard)模型中原子在格点上各种占据构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开发了区分奇偶格点上原子的高精度控制方法,利用原子之间碰撞属性和相互作用带来的量子态演化实现了对格点上原子布局数的成像测量;在71个格点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上模拟了一维格点体系的Schwinger模型,首次模拟了规范场与物质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并观测到局域规范不变性,从而验证了高斯定理,在规模化的量子模拟器求解复杂物理问题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项研究同时模拟了规范场、物质场及其相互转化,在适当拓展之后具备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求解类似问题的潜力,可用于其它群对称性的更高空间维度的规范场模型研究,并可推广到研究解决远离平衡态的规范场系统等重要物理难题。

    图1:一维格点Schwinger模型描述正反粒子通过电场传递相互作用,而正负粒子湮灭后转化成了电场激发。一维Hubbard模型描述光晶格中的冷原子隧穿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特定的势阱形状下,一维Hubbard模型与Schwinger模型的群对称性相同。

    图1:一维格点Schwinger模型描述正反粒子通过电场传递相互作用,而正负粒子湮灭后转化成了电场激发。一维Hubbard模型描述光晶格中的冷原子隧穿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特定的势阱形状下,一维Hubbard模型与Schwinger模型的群对称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