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适应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日期 2020-09-29   来源:管理科学部   作者:任之光 陈帅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903172、71703149)的资助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两位长聘副教授陈帅和龚斌磊合作,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入手,研究了中国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短期响应和长期适应机制,旨在为农业与气候政策的制定提供学术依据。研究成果以“中国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短期响应及长期适应机制(Response and Adaptation of Agriculture to Climate Change: Evidence from China)”为题,2020年8月22日在《发展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deveco.2020.102557。

      减缓和适应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两大核心策略。在减缓方面,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减排目标并采取了相应的减排行动。但在适应方面,由于不同行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尚未厘清,目前仍缺乏针对性的实质举措。

      鉴于此,该研究首先基于生产函数模型,将农业土地产出价值分解为衡量技术和效率的农业TFP以及劳动、化肥和农业机械等投入要素,在理论上建立起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机制,提出了七个理论假说;随后使用过去35年的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实证评估了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TFP、要素投入和土地产出价值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极端高温会通过对农业TFP以及劳动、化肥等投入要素的负面影响,进而造成农业土地产出价值更大的损失;而长期来看,人类适应行为,通过对劳动、化肥和农业机械等投入要素的长期调整,抵消了气候变化对农业TFP短期冲击的37.9%,且这种适应性随时间逐渐增强(如图)。文章强调,即便是考虑人类适应行为,未来气候变化仍将造成中国农业部门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前研究气候与农业的文献,大多关注气候变化对单要素生产率(如农作物单产或土地价值)的影响,而该研究将研究对象拓展至全要素生产率,考察农业部门的技术与效率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因而丰富了过去对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该研究还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投入要素的影响,从而解释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土地产出价值和农业TFP影响的差异,厘清了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短期响应及长期适应机制。该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建立起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传导机制,由于传导机制就是政策着力点,未来气候适应方面政策设计将更具针对性。

    图. 人类适应行为抵消气候变化的短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