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三种新矿物

    日期 2020-06-19   来源:地球科学部   作者:初航 吕大炜 任建国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72046、41720104009、41703036)等资助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幔研究中心熊发挥副研究员领衔,与美国缅因州大学、德国地学研究中心和意大利技术研究院的学者们合作,发现自然界三种矿物——JINGSUIITE(经绥矿、TiB2)、ZHIQINITE(志琴矿、TiSi2)和BADENGZHUITE(巴登珠矿、TiP)。这三种新矿物已由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CNMNC)投票通过并正式获得批准,新矿物编号分别为IMA2018-117b、IMA 2019-076和IMA 2019-077。2019年12月11日, CNMNC将该矿物的批准信息发表在《矿物学杂志》(Mineralogical Magazine)上,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0/mgm.2019.73。

      西藏山南地区的罗布莎铬铁矿矿床是我国目前储量最大的铬铁矿,产于罗布莎超镁铁质岩中,是揭示地幔信息的重要窗口。上述三种新矿物的发现是继近年来发现的“青松矿”、“曲松矿”、“罗布莎矿”、“藏布矿”、“林芝矿”等多种异常矿物之后的又一重要突破(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新矿物仅占世界矿物总数的2.5%,依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它们是以纳米-微米级包裹体的形式产于铬铁矿矿石中的特殊矿物刚玉内,以富含地幔岩中不常见的硼(B)和磷(P)为特色,既为壳源物质可循环到深部地幔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揭示地球早期演化历史和地幔的不均一性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是一个重要的地幔矿物储存库,存在许多来自地幔深部的异常矿物,为我们了解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环境、物质的运移和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天然样品,是地球科学研究向深部进军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三种新矿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矿物种类、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矿物学领域的影响力,而且为推动豆荚状铬铁矿的矿床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合成制备新材料提供技术支撑。

    图. 三种新矿物的镜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