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评估国内防疫措施对全球经济重启及产业链复苏作用方面取得进展

    日期 2020-06-18   来源:管理科学部   作者:任之光 张江华 关大博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988101、91846301)的资助下,清华大学地球科学系关大博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学者合作,在定量评估新冠疫情对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关键产业链的短期经济影响、全面揭示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中分布等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全球疫情控制政策对经济影响的评估(Global Supply Chain Effects of COVID-19 Control Measures)”为题,于2020年6月3日在线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0-0896-8。

      当前,为了遏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蔓延,世界各国正在实施限制出行、约束商业活动等社交疏离措施。研究不同防控措施对世界经济以及全球关键产业链的影响,对减轻经济损失和指导经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发现中国虽在积极抗疫中承受了巨大损失,但因把疫情持续时间降到最短,对全球其他国家产生了显著有利的影响,且中国所实行的严格管理和有序放开举措,也最符合全球经济利益,对全球经济重启及产业链复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研究团队运用最新开发的全球灾害足迹核算模型,基于空间传播范围、控制措施的严格程度、持续时长等设置了39个系列情景。研究结果显示,严格的防控措施不是导致经济损失的最主要原因,若各国通过严格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缩短疫情持续时间,将减轻全球经济损失;而产业链传导效应放大了疫情对部分国家的经济影响,没有直接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也可能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更容易受到间接的经济影响(高达GDP的20%),比如,以能源出口为主的中亚国家和以旅游为主的加勒比地区;全球范围内的关键产业链更是受疫情影响严重,深入阐述产业链条中断和终端消费需求下降导致全球性的行业衰退,如中国电子制造业和德国汽车制造业的产量预计分别下降13%-53%和2%-49%;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全球经济重启的过程要注意循序渐进,若快速“解封”会导致疫情再次失控,全球经济将遭受更为惨重的损失。

      疫情防控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正如中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不但为国内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而且为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潜在的国际产业链传导的经济损失。该研究建议,只有各国加强国际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弥补全球防控的薄弱环节,才能尽量减少经济损失,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图 不同防控措施情景下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增加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