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低强度经颅超声调控帕金森病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日期 2020-03-18   来源:信息科学部   作者:李小俚、韩军伟、丛杨、王志衡、吴国政  【 】   【打印】   【关闭

    图 低强度超声刺激改变帕金森小鼠脑电耦合特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批准号:61827811)资助下,北京师范大学李小俚教授团队和燕山大学袁毅副教授合作在低强度经颅超声调控帕金森病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有望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无创脑刺激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以“经颅超声刺激直接影响帕金森小鼠运动皮层的皮质兴奋性(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Cortical Excitability of the Motor Cortex in Parkinsonian Mice)”为题,于2019年12月12日在《运动障碍》(Movement Disorders)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mds.27952?af=R。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如何发展新型的治疗与康复技术、快速有效重塑大脑运动功能,是PD治疗与康复领域极具临床意义的课题。低强度经颅超声脑神经刺激技术是采用低强度超声穿透完整的大脑颅骨从而达到对神经功能调制的一种新技术手段,具有无创、高空间分辨率、刺激深等优点。目前为止,还不清楚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是否对PD的皮层兴奋性有调控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该研究团队使用低强度超声刺激PD小鼠的脑组织,记录了运动皮层的局部场电位,计算分析了PD密切相关的局部场电位功率谱和相位幅值耦合强度。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刺激后,局部场电位中beta (13-30Hz)频段的功率谱强度显著降低,beta和high-gamma (55-100 Hz)、ripple (100-200 Hz)之间的相位幅值耦合强度显著下降。该研究证实了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可以显著降低帕金森小鼠运动皮层中的帕金森相关的神经电活动。目前研制的仪器进入临床安全检测阶段,有望在2020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