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科学家在疼痛敏感性预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9-02-18   来源:生命科学部   作者:陈琦 张洪亮 冯雪莲  【 】   【打印】   【关闭

    图. 疼痛敏感性的个体内差异(within-subject comparison)和个体间差异(between-subject comparison)。高频γ振荡信号(γ-ERS)能刻画个体间的疼痛敏感性,且γ-ERS预测的疼痛感知与真实疼痛感知高度一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671141,3182202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胡理研究员与伦敦大学学院Giandomenico Iannetti教授合作,采用跨物种研究方法,结合心理物理学测量和电生理技术,发现了高频γ振荡信号(γ-ERS)能可靠且特异地预测个体疼痛敏感性。研究成果以“Neural Indicators of Perceptual Variability of Pain across Species”(疼痛敏感性差异的跨物种神经指标)为题,于2019年1月29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5/1782。

      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疼痛,但有些人似乎不怎么怕疼,“刮骨疗毒”也纹丝不动,而有些人则对疼痛极度敏感,针刚碰到皮肤就痛得直跳。除了日常观察以外,众多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有着极大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怕不怕疼并非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大事。正因如此,疼痛领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能够刻画个体疼痛敏感性差异的神经指标。然而,以往的研究常常混淆个体内的疼痛敏感性和个体间的疼痛敏感性,而且研究结果也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

      针对这些问题,胡理研究员与合作者通过创新的分析方法,分离了疼痛敏感性的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差异。研究发现,虽然许多疼痛诱发的经典脑电响应特征均能较好地反映个体内的疼痛敏感性,但仅有γ-ERS能刻画个体间的疼痛敏感性,且γ-ERS预测的疼痛感知与真实疼痛感知高度一致(如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γ-ERS无法预测不同个体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敏感性,说明γ-ERS对感觉敏感性的预测具有疼痛特异性;并且γ-ERS对个体间疼痛敏感性的预测具有跨物种一致性。这些结果表明,γ-ERS能有效且特异性地表征个体间疼痛敏感性,该结果加深了我们对疼痛信息处理内在机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