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植物伪装进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8-07-27   来源:生命科学部   作者:薛岚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590823、31670214)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植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变团队牛洋副研究员、孙航研究员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马丁-史蒂文教授开展合作研究,在评述当前植物伪装证据的基础上,比较了动植物伪装策略进化的差异、推测了影响植物伪装进化的要素,并提出了若干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研究成果以“Plant Camouflage: Ecology, Evolution, and Implications”(植物伪装:生态、进化及启示)为题,于2018年6月20日在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生态学与进化趋势》)上在线发表,牛洋是论文第一作者。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trends/ecology-evolution/fulltext/S0169-5347(18)30122-8。

      无论学者还是公众,人们对生物色彩在防御功能方面的认识几乎都来自动物,写入教科书的经典概念,如伪装、警戒、拟态等几乎都以动物为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证据表明这些概念并不是动物的专利。该研究在当代生物色彩研究理论框架下,总结了已发现的植物伪装证据,将它们归类与动物伪装对比。发现了若干可能为动植物所共用的伪装策略(包括背景匹配、破坏性花纹、乔装、伪饰等);总结了影响植物伪装进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理和生态方面的限制),并提出若干关键科学问题。该项研究一方面拓展了科学家对植物防御的认识,还提示植物可以作为研究防御色彩进化的又一块与动物类似的沃土;另一方面,将植物色彩防御功能带入公众视野,提示他们从新的角度认识自然。

    图. 可能为动植物共用的几类伪装策略及其案例。图片来源:Martin Stevens、牛洋、李涟漪、Keith Green、Simcha Lev-Yad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