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哺乳动物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7-08-30   来源:生命科学部 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王倩 伍少远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470111)等资助下,江苏师范大学伍少远教授团队在哺乳动物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Genomic evidence reveals a radiation of placental mammals uninterrupted by the KPg boundary”(基因组证据揭示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演化辐射未受KPg界限影响)为题于2017年8月14日在PNAS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7/08/08/1616744114.full。

      分子钟模型是“生命之树”研究中估算不同生物类群间相对准确演化时间的主要手段。但长久以来,分子钟方法对生命之树中很多重要类群演化时间的推算结果之间相互冲突,且同时与化石记录也有冲突。因此,如何解决不同分子钟研究结果之间及其与化石证据之间的冲突是长久以来困扰国际演化生物学界的一个重大学术难题。伍少远教授团队以哺乳动物作为模式类群,对90个物种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取样,共获得4388个编码基因序列(CDS)。数据分析结果不支持目前国际上关于有胎盘类哺乳动物起源与分化的三个既定假说中的任何一个,即“爆炸假说”,“长合假说”和“短合假说”。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跨KPg界限连续起源假说”,认为发生在大约六千六百万年(KPg界限)前的生物大绝灭事件对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起源与演化辐射几乎没有影响。现代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20个目级分类单元的起源从大约七千五百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开始,完成于大约五千五百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中间经历KPg生物大灭绝事件,但未受该事件的明显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此前研究人员对任一给定数据集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导致对哺乳动物演化时间估算产生严重偏差和影响,使得同一数据集可以支持国际学术界关于哺乳动物起源与演化辐射的不同假说。本研究首次用实证数据模拟出了长久以来国际上不同分子钟研究结果之间相互冲突这一现象,表明对数据集和分子钟方法与模型的不当应用与处理是不同分子钟研究结果之间相互冲突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应用似然比统计检验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研究人员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途径,表明长期以来分子钟研究结果之间及其与化石记录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优化分子钟模型、参数和数据集分割方式来得到解决。这一研究结果为应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和分子钟方法解决长期以来生命之树中的各主要类群演化时间的争议提供新的技术途径。